回覆列表
  • 1 # iFamily教育觀察

    3歲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雖然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很多個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比如,自己換衣服鞋子,容易穿錯,分不清前後和正反面等等。

    但是,教育學上認為,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培養,有助於促進大腦的發育。因此,家長們應該儘快讓孩子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

    一、日常生活中,可以從玩開始,引導孩子主動動手。

    孩子2個月起,可以給孩子一些柔軟的小玩具,或者是能發出鈴鐺響的小搖鈴,讓孩子觸控探索。

    等到6、7個月寶寶可以坐起來了,就應該給孩子提供一些顏色鮮豔的玩具。可以發出音樂聲的嬰兒健身架,從寶寶2個多月就可以開始躺著玩,到寶寶坐著玩。

    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及時給孩子替換適合的玩具,比如積木、小汽車、毛絨公仔等等,讓孩子從玩開始學會用手。

    二、加入畫畫、手工DIY等元素,充分鍛鍊孩子的小手。

    孩子1歲多,就可以手握畫筆在畫板上塗鴉了。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裡,孩子畫的基本就是雜亂無章的天書,但是他們對於雙手可以創作出作品,可以有更直觀的感受。

    我們家寶寶1歲多的時候,我拿她的小手按在畫板上,給她描小手掌,她看到的第一次,是很新奇的,2歲了也還是喜歡讓我們畫手掌,後來,把她自己的腳丫也放到畫板上,對比不同的形狀,很開心。

    手工DIY方面,用兒童安全剪刀讓孩子剪紙,或者簡單的摺紙,摺紙飛機,都是很好的訓練。

    女孩子喜歡項鍊、手鍊,可以讓她自己串珠子,做手鍊。

    男孩子喜歡玩紙飛機,讓他自己折,和小朋友比賽看誰折的飛的遠。

    有了遊戲的動力在手工DIY中,小朋友就能夠體會到,動手做玩具,可以讓我們獲得快樂。基本上嬰幼兒時期的動手能力培養,都是讓他們有美好的體驗。

    三、簡單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小寶寶善於模仿大人的活動,可以利用這一點,大人做家務的時候,讓寶寶在一旁幫忙,進行一些安全的活動。

    比如,拖地的時候,給寶寶一塊抹布,讓孩子幫忙擦地。

    洗衣服的時候,讓寶寶洗自己的小手帕。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懂得洗,玩水倒是真的,還需要家長來收拾滿地的水漬。

    但是這些家務活動的簡單參與,讓寶寶們體會大人勞動的辛苦,明白只有勞動,才能獲得乾淨整潔的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智慧手機如何互相快速傳檔案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