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呂布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從三姓家奴上來看。一開始呂布是在丁原的手下,丁原任命他為主簿,而且丁原也非常親近他,愛惜他勇猛,是一位無敵的將軍,隨後隨丁原進洛陽封為執金吾,殺掉宦官何進。但後來董卓進洛陽,其有勇無謀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又轉投了董卓,認董卓為義父,幫助董卓幹了很多喪盡天良的事情,後又與董卓有間隙,遂聯合大臣王允殺掉了董卓。從這個過程來看,董卓像一個無頭的蒼蠅一樣,這枝停以下其密無間,找到更好的下家又馬上和之前的翻臉,這與他的勇猛的形象差距太大。
2. 從自身性格來看。因為自己勇猛無敵,被人稱為“飛將”,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所以他恃才傲物,為人高傲,且對自身的認知差,就如項羽一樣,始終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腦袋一熱自己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管後果如何,有時對待同一個人前後兩種對待,讓人哭笑不得,如在與劉備的相處中,發生了流傳至今的轅門射戟,幫助劉備化解危機,而後又趁劉備不注意,攻打下了徐州,性格喜怒無常。
3. 從自身發展規劃上看。有勇有謀的人,不僅戰鬥勇猛無敵,在戰略戰策、發展規劃,尤其在那個軍閥割據的年代,尤其要做好形勢分析工作,研讀天下形勢,自己確定一條可行的發展路線。而呂布有勇無謀就決定了他走一家是一家的態度,丁原不行找董卓,董卓不行找袁術,袁術不行找袁紹,每家停留時間都很短,要不找一個實力雄厚的從一而終幫助其成大業,要不就自立山頭開創基業,而呂布這兩點都不佔,當清醒了也晚了,被曹操所殺。
4. 從用人上看。呂布不會用人,自以為是,在遭遇大戰之前,決斷猶豫,耳根子軟。如曹操攻打下邳城,在面對強大的曹操時,呂布首先想到的是投降,在陳宮等人的反對下,陳宮提出出城應戰,採取前後夾擊的辦法,待曹操軍糧用盡之時,前後夾擊曹操必敗,但呂布耳根軟,聽了自己老婆幾句反對的話就棄用陳宮之計。導致最終城破被俘,掉了腦袋。就如蔡東藩先生評價的一樣:布若能用陳宮之計,內外呼應,犄角相援,則操亦未必有成;就使挫失,布在城外,亦可遠走,何至為操所擒乎?乃始則被惑於婦人,繼則見嫌於部將,虎為人縛,搖尾乞憐,嗟何及哉!
縱觀呂布的一生,有勇而無謀,反覆無義,可惜了他的一身武藝。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歷史上真實的呂布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從三姓家奴上來看。一開始呂布是在丁原的手下,丁原任命他為主簿,而且丁原也非常親近他,愛惜他勇猛,是一位無敵的將軍,隨後隨丁原進洛陽封為執金吾,殺掉宦官何進。但後來董卓進洛陽,其有勇無謀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又轉投了董卓,認董卓為義父,幫助董卓幹了很多喪盡天良的事情,後又與董卓有間隙,遂聯合大臣王允殺掉了董卓。從這個過程來看,董卓像一個無頭的蒼蠅一樣,這枝停以下其密無間,找到更好的下家又馬上和之前的翻臉,這與他的勇猛的形象差距太大。
2. 從自身性格來看。因為自己勇猛無敵,被人稱為“飛將”,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所以他恃才傲物,為人高傲,且對自身的認知差,就如項羽一樣,始終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腦袋一熱自己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管後果如何,有時對待同一個人前後兩種對待,讓人哭笑不得,如在與劉備的相處中,發生了流傳至今的轅門射戟,幫助劉備化解危機,而後又趁劉備不注意,攻打下了徐州,性格喜怒無常。
3. 從自身發展規劃上看。有勇有謀的人,不僅戰鬥勇猛無敵,在戰略戰策、發展規劃,尤其在那個軍閥割據的年代,尤其要做好形勢分析工作,研讀天下形勢,自己確定一條可行的發展路線。而呂布有勇無謀就決定了他走一家是一家的態度,丁原不行找董卓,董卓不行找袁術,袁術不行找袁紹,每家停留時間都很短,要不找一個實力雄厚的從一而終幫助其成大業,要不就自立山頭開創基業,而呂布這兩點都不佔,當清醒了也晚了,被曹操所殺。
4. 從用人上看。呂布不會用人,自以為是,在遭遇大戰之前,決斷猶豫,耳根子軟。如曹操攻打下邳城,在面對強大的曹操時,呂布首先想到的是投降,在陳宮等人的反對下,陳宮提出出城應戰,採取前後夾擊的辦法,待曹操軍糧用盡之時,前後夾擊曹操必敗,但呂布耳根軟,聽了自己老婆幾句反對的話就棄用陳宮之計。導致最終城破被俘,掉了腦袋。就如蔡東藩先生評價的一樣:布若能用陳宮之計,內外呼應,犄角相援,則操亦未必有成;就使挫失,布在城外,亦可遠走,何至為操所擒乎?乃始則被惑於婦人,繼則見嫌於部將,虎為人縛,搖尾乞憐,嗟何及哉!
縱觀呂布的一生,有勇而無謀,反覆無義,可惜了他的一身武藝。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