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愛生活的朱冰冰1987
-
2 # 江南俗士1972
我老家端午節就沒有吃粽子的習慣。
粽子是老家的家常食品。小時候,沒有冰箱,粽子是儲存時間最長的熟食。一般人家裹了粽子,一個晚上煮熟後,放在竹籃子裡,掛在房梁的鐵鉤上。餓了就吃一個。過了幾天,得把沒吃完的粽子放鍋裡煮半個小時。如此反覆,粽子可以放上一兩個星期不壞。
老家的粽子節是清明。粽子也是祭祖上墳的貢品之一。老家自古經濟發達、物產豐富,因此食物的花式種類很多。粽子有甜有鹹、豆漿豆花有甜有鹹、湯圓有甜有鹹。老家人看到網路上的“甜鹹之爭”,大多會心一笑,視為“腦殘之爭”。
端午節在老家氣氛不濃厚。老底子,鄉親們絕大多數不知道屈原同志,更不會把好好的粽子扔水裡餵魚蝦。在老家,端午正好是春繭收穫的時節,所以大家要相互送“蠶婆湯”、慶祝春繭豐收,這才是頭等大事,誰還管你個酸文人的死活。
蠶婆湯不是湯,而是禮物。老家把禮物,叫做湯。比如造新房得送“上樑湯”、生孩子得送“催生湯”……蠶婆湯主要有四樣:綠豆糕、黃魚、枇杷、鹹鴨蛋。具體有什麼寓意,誰也說不上來。
近些年,隨著各地民俗的交流,老家端午節也吃粽子了,只不過沒有清明節那麼必須。反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粽子,多個端午節的粽子,沒什麼不可接受的。
我們老家那十里八村的村民們,端午節不吃粽子的。我在電視上看到過粽子,從小一直對粽子有著很深的好奇心:那粽葉看著像玉米稈上的葉子,我猜可能是。
可聽別人說那是荷葉,還有人說是蘆葦葉。聽說,這蘆葦葉是專門用來包粽子的。我們那邊缺水,沒有池塘,所以就沒有蘆葦。每年端午節,我們吃糖糕。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不吃粽子。我猜測,可能是,祖輩們也想吃粽子,但苦於沒有包粽子的原材料吧。就以糖糕代替了。
現在生活好了,超市裡也有賣粽子的了。你想自己包的話,你可以買到糯米,蘆葦葉。
我們那裡端午的活動,除了吃糖糕,早上太陽出來前要搓花繩。脖子上,手上腳上都會繫上花繩。好懷念小時候的事情。人要是不長大,永遠那麼單純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