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點小小的情感
-
2 # 愛地人
《自定義少女》是一首很典型的Fusion作品。但無論是Fusion還是跨界,在這個時代其實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有趣,或者能夠證明音樂人卓爾不群、獨樹一幟的音樂高科技了。尤其是當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也在越來越偏重於形式層面的Fusion和跨界之後,離最初Fusion和跨界的本義,漸行漸遠。
霍尊並沒有!而在《自定義少女》這首作品裡,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個詞——巴洛克。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在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它包括了音樂、文學、建築、美術、裝置藝術等多種藝術形態,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著藝術圈。
巴洛克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多元、豪華、氣派、強烈,體現出一種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表現在音樂裡,巴洛克藝術往往體現在強烈的節奏、短促的律動、精緻的旋律、華麗的唱腔,以及發展到現在更加多元、立體和豐富的跨界元素融合。
總之,一首巴洛克作品首先要在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基礎上,體現出情緒的飽滿、聽覺的豐富、色調的強烈、氣派的豪華等等特質。
這些特質,霍尊的這首《自定義少女》,都有。
當然在一些時候,也有很多人會把那些浮誇的華麗,誤解成為巴洛克。其實從《自定義少女》這首歌曲裡,就可以體現出巴洛克藝術的真諦。
巴洛克藝術不是胡亂拼貼,更不是大雜燴。巴洛克作品是有層次感的融合,是有古典藝術基調的跨界,是恰到好處的包羅萬有。更重要的是,巴洛克作品最後會有一個高度統一的審美輸出。
而體現在《自定義少女》這首作品裡,就是藝術且時尚。
難道不是嗎?看霍尊形神一體的音樂表演,你既可以感受到一種古典主義的華彩、浪漫和優雅,又能體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新潮和時尚。和所謂流行的時尚不一樣,而是有個性、有審美、有格調,並且排它性的時尚。
和很多巴洛克藝術一樣,《自定義少女》也是一首有門檻的歌。
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前奏,平行於Queen樂隊戲劇搖滾的更東西方跨界結構,Retro Pop的那種折衷主義,以及穿插在音樂中、皮亞佐拉附體的探戈節奏……整首作品都充滿了很多經典、高雅和具有藝術感的元素。
但霍尊的演繹,卻讓這些原本有門檻的藝術,因為他的串聯,因為他音樂劇式的遞進及張力處理,從而有了一氣呵成的流暢效果。看似華麗的融合,最終卻有了清晰的輸出。
至於聽的人,能夠想到的兩種感受:一個是不累,另一個就是高階!
而且,霍尊在這首歌曲的演唱,還非常具有情緒煽動性,聽者很容易受到他情緒、音高的排程和指引,從而有一種沉浸式的音樂體驗。
這種體驗,很多時候就是古典歌劇和百老匯音樂劇才能給人的一種體驗。它們不僅僅只是流行音樂的情感共鳴,而更像是一種代入感,不僅僅只是感動,還多了參與性很強的生動。
與此同時《自定義少女》不僅是一首表演華美的作品,同樣也是一首有態度、有深度的作品。
這首作品的主題,雖然是“拒絕被定義的時代女性獨立形象”,但實際上它的延伸寓意,完成可以超越性別本身,而就是一首關於“自定義”的作品。
自己定義自己,才能獨一無二。也許突破自我做自己,需要一點點勇氣,甚至很多的坎坷與磨難,但一旦你完全從心,完全面對最真實的自己,你才會發現人生可以如此精彩。
因為可以自己定義自己,不僅可以釋放一個更真實的自己,還能包容更多自定義的他人。相信自己、求同存異,在輸出藝術觀的同時,霍尊還通過《自定義少女》這首作品,輸出另一種文化觀和價值觀。也許這些道理你都聽過,但通過這樣的音樂表現出來,你就可以在最生動的傳遞中,被唱服了……
其實在參加《我是唱作人2》之前,霍尊也免不了被人定義。大概總結下來,人們對於霍尊的定義,基本會包括兩大方向,一個是曲風肯定是古風的,另一個就是演唱還是唯美的。
這些都是大家印象中對於霍尊的標準定義,從霍尊出道至今,基本沒有更新。
但從霍尊在這次《我是唱作人2》至今為止呈現的四首作品,這樣的定義,卻必須要更新了。
如果說第一期的《星落》,還算是符合大家心裡預期的定義的話,那麼第二期的《不死鳥》,以Funk加Disco的律動融合,則無疑突破了很多人對於霍尊的認知。
第三期的《Idun》,霍尊在北歐音樂氛圍裡,於3拍對5拍的不規則律動裡,用創意十足的即興,呈現了人聲豐富的可能性。你以為他的強項是《卷珠簾》,其實霍尊早已開啟珠簾,擁抱了整個世界。
當然,突破自我、挑戰創新這種事情,同樣也不新鮮了,很多人都會做,尤其在音樂競技的舞臺,就算你不想突破,也都要儘量改變一下自己,以免讓自己的音樂表現,過於單調。
但回顧霍尊在前四期《我是唱作人2》的表演,卻發現霍尊的突破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創新但並不盲目。
其實,突破可以有兩種,一種是硬來、蠻幹,而另一種,就是結合自己的特點:自定義。霍尊顯然屬於後者。
你看霍尊在《不死鳥》裡玩起了Funk律動,但同樣是Funk律動,霍尊除了輕快還有曼妙的特質,雖然走出了舒適圈,卻絲毫不讓人覺得不舒適。
再看這首歌曲的創作主題,是致敬Michael Jackson,而用“不死鳥”這樣一種神話中的意象,來指代Michael Jackson,不僅有新穎卻貼切的創意,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作品從歌詞延伸到了音樂表達。而這個角度理解作品的Funk律動處理,你就會發現,原來音樂元素是和音樂文字是互通和有關聯的。
這種創意,對於一個唱作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素質。它代表著想象力,也代表著審美和格局。
《Idun》雖然在編曲上採用了北歐的音樂氛圍,但霍尊不同於西洋發聲體系的空靈,那種細膩宛轉的唱腔,卻讓作品多了一種雋永、幽遠的情愫,甚至聽起來沒有了東西方的那種界限感。
此曲只應天上有,東方西方不重要。
而這一週的《自定義少女》,雖然有古典音樂、探戈音樂,還有復古流行和音樂劇的元素,但霍尊的聲線表達,卻又在戲曲和戲劇間遊刃有餘,同樣沒有文化的界限感。
總結下來,《我是唱作人2》裡的霍尊,依然還是那個霍尊,他的所有特質,都得到了完美的儲存。但《我是唱作人2》裡的霍尊,卻又不是你之前所定義的那個霍尊,因為他的身上,充滿了太多無限的可能。
當然別忘了,這種可能還沒完呢,下週《我是唱作人2》再見。
回覆列表
霍尊 《自定義少女》……
以百老匯的音樂劇形式,串聯古典與流行的FUSION突破之作。霍尊和鋼琴家宋思衡的共同演繹,除卻震撼,無所言。
可更讓我感動乃至淚目的是這首歌的立意,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個男歌手為女性發聲,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霍尊以第一人稱敘事,告訴我們“世俗的審美都是一場騙局。”
或多或少在生活中遇到了灰色的事情,這首歌給我的感覺,就是讓心靈重新燦爛晴朗,讓我自己“愛自己”,告訴我們“世俗的審美都是一場騙局”。
對於這樣的創業性歌手,他的每一首歌曲就是一種情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