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空郭大俠
-
2 # 魏墉WEIYONG
白石老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是一箇中國畫的美學理論,闡述了一個追求神似還是追求與形似的問題。
似與不似之間。是說繪畫不是照相,不能照搬實物,把繪畫物件機械地畫得一模一樣,應該在似與不似之間。比如白石老人畫的八哥,看著是八哥,又不像八哥,拿到動物園去比一比,與真八哥相差甚遠,可在畫上你就認為這是八哥,因為她具有八哥的神韻。這就是似與不似之間。
有不少人對白石老人的理論錯誤的理解,比如前幾年有位畫家畫了一隻動物,類貓類犬,畫上提拔雲:畫貓非貓,畫犬非犬,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引起眾多人的批評,這就是錯誤地理解了“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理論,這個理論講的是畫貓就是貓,只是不太像貓,畫家求貓的神似而不求貓的形似,絕不是又像貓又像犬,讓你看不出來到底畫的是什麼。
當然,最好的中國畫應該是“形神兼備”,那才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
齊白石是一個畫家,不是理論家。
這個觀點有道理嗎?有。但沒把問題講清楚。
以齊白石自己的畫觀之,那些工筆的草蟲,不要太似哦!媚俗嗎?未必。其實這不過是蘇東坡理論的翻版。蘇軾雲:要按照像不像來衡量一幅畫的優劣,那你的審美還停留在兒童水平。齊老不過是引申了一下蘇的理論。
這裡面有一個審美的歷史語境問題。得看他於何時何地對誰說的這番話,而不能刻舟求劍,以為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果以這句話來衡量西方的抽象畫,豈不全為欺世。而以西方油畫的逼真程度反觀國畫,豈不是“全不似”。
這兩天正讀朱良志先生《中國美學十五講》,有些心得。吾國藝術,和西方完全兩個體系。
藝術背後是什麼呢?宇宙觀,人生觀、哲學思想。齊白石作品勝在天真爛漫,大巧若拙,雅俗共賞。但若論思想境界,未見高格。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齊白石、張大千皆名顯於當世,而黃賓虹卻幾十年後才大放異彩。
審美修養是個漫長的提升過程,少讀紅樓和中年讀紅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而真正牛逼的文字或畫作,經得起你一生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