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凌居士
-
2 # 鄖陽府
因為有了貿易來往,相互學習啊!漢武帝時候,張騫出使西域,西域文化和漢文化相互交流。
大唐和西域,中亞,波斯相互貿易來往,文化傳播啊。
宋朝和大食國貿易來往...
-
3 # 貝貝127554956
古代有專門負責與外國交流的官員。他們一般都精通好幾種語言。 不過中國古代都是強國,一般都是外國的學我們的中文
-
4 # 陽光海岸6
除了現代的英語,古代沒有什麼通用語言,兩國之間交流可以透過在兩國之間居住通曉兩國語言的邊民或通曉兩國語言的商人等做翻譯,距離太遠的兩國可以派一些聰明的人去學習他國的語言,古代不乏很多聰明的人,他們學一國語言或多國語言很快的。
-
5 # 5人生過客
簡單點說,透過翻譯,透過文化的傳播。
不同國家或民族之間的交流,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
1.通商 以物易物,各取所需。後來以貨幣作為媒介
2.戰爭 一般為了獲取土地,財富,奴隸等
3.宗教 如基督教的傳教,還有佛教,伊斯蘭教亦如是
4.文化 自從紙張,印刷術普及以來,文化傳播的力量更為突顯
5.聯盟或聯姻 這一般都是出於政治或戰爭的需要
說到秦國和燕國,他們處戰國時期,那是百家爭鳴,英雄輩出的時代,充滿了謀士,術士等,各國之間人員流動性很大。他們雖相距甚遠,可透過中間環節的通商,戰爭,包括大量的人員流動等,最終交流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沒有啥通用語言,相聚不是很遠的地方的語言雖然有差別但依然能聽懂!至於如何交流!那靠的就是人類最拿手的本領!學習,比如一個從沒來過中國的非洲人帶到我們中國,他用不了幾年就可以進行和我們做基本的交流,溝通,古絲綢之路時就有很多外華人來中國進行貿易!也是交流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