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憂天的杞人
-
2 # 大巳說書
《巴黎聖母院》,我覺得從雨果的視角來說:最後註定是一場悲劇的小說,女主角死了,副主教死了,敲鐘人死掉,屍骨抱在一起,然後化作灰燼,應該是對這崇高的愛情最好的詮釋,也是抨擊當時法國貴族階層最好的結局。
如果這小說是真實的生活,我倒是更想從敲鐘人這裡剖析剖析。
1.敲鐘人和女主的相識:敲鐘人被軍隊懲罰受刑後,是吉普賽女人主動遞上了一杯水。這是小丑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恩惠。所以他覺得女主是她的恩人。
2.敲鐘人在第一次營救女主進聖母院後,兩個人最初有著嚴重的誤解。可是敲鐘人一次次的幫助女主,女主也漸漸的敞開心扉。這個時候兩個人應該已經有了愛情,不過這種愛情不是肉慾的,而是崇高純粹的。
3.敲鐘人看透了副主教的嘴臉,將他置於死地。而副主教之前是敲鐘人唯一的恩人。我覺得他殺了副主教應該是糾結矛盾的吧。就好比親手殺死了自己的養父,可能也不想活在人世了。
4.最後敲鐘人的屍骨和女主抱在一起,沒有人說是怎麼在一起的。雨果也沒有過多的解釋。一種可能是他想一直保護女主,也有可能是其他人的成全吧。
自然的美架不住人性的惡。雨果是法國偉大的文學家。其是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看過他寫的《悲慘的世界》和《巴黎聖母院》。
說其是浪漫主義不如說其現實主義的情懷更為深厚些。尤其是在《巴黎聖母院》中所寫的幾個主要人物,從這些人物的身上可以感觸到作業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情懷。尤其是對下層勞動人民的認識更為深入和透徹。
看《巴黎聖母院》的時候還小,不太理解作者為什麼會把人性寫地那麼超乎小孩子想象力厚重。可能確實不太適合小孩子看。因為有些東西確實不能正視,好人及善良人的好,壞人及邪惡者的醜陋盡在其深厚的社會良知底下。
感美好的的生活,同時也希望世界的美好能普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