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軍

    純粹是扯淡,契型文字就是最古老的文字,是象形文字麼?最古老的文字不一定是象形文字,既有的象形文字也不一定是最古老的。

  • 2 # 無題道祖

    是且一定是。即使是今天的標音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充分簡化以後得到的。

    有了影像以後,人類本質來說可以不用文字語言。當然現有階段的影像技術體現能力還有限,這個消除語言的過程就會很漫長。雖然一百年前的卓別林就很好的證明過。。。

    就拿本句話來說,要用影片來表達類似的意思,可能需要很長的鋪墊,但如果借用某個公認的形象,也許只需要十秒鐘的片段。此時這個片段就成為了新的語言。

    在古人有更豐富的影像技術是不可能的,他們最多隻有壁畫,一種徒手畫幾天才得到今天一幀畫面的滿速語言。後來人們為了簡化交流,就把繪畫變成語言,直白來講,文字就是畫面形象的代替品。

    文字的歷史就是關鍵畫面在人類腦海中繼承的印象的歷史。淡淡的印象對應的文字就會消失,濃重的印象就會成為出鏡更高的字,其實還是背後的畫面的重複。詩歌的衰敗就是因為背後代表的印象輸給影視現有的輕鬆達到的水平。或者說是詩歌好不容易完成的印象,終究要被某部經典電影畫面改造,並代替。

    漢語簡化成標音文字的過程,在日文裡得到過體現。漢語為何沒有進化到更簡易(大部分可能要體現為表達的拖沓)的抽象之抽象的語言,可能和詩歌傳統有關係。也就是,詩經之前,中國這邊的古人就喜歡用少有的語言代替隱晦的意思,並熱衷這種新感受的傳導。西方沒有這個過程是因為確實歷史更零碎。至於後來有幸發展成機器語言,都是簡化的功勞,或者說是能承受更復雜的邏輯的功勞。

    簡化與複雜的側重不同,體現的是不同的作用。漢字在一個字上覆雜,在表意上簡單,所以中國成了詩歌的國度,英語在字的結構組成上整體都是簡化的,所以能更碎片化的描寫機器思維。這從兩者的數量可以得到證明。

    我曾經大罵花千芳,是因為花不知道英語的最高意義是什麼。它可以認為是平行世界的漢語曾經發展到的另一個樣子,而我們有幸在自己的世界看到了它。原汁原味的語言和今天仍然能夠無限組裝的英語,都是人類的財富。並且也其實存在兩者再次各採所長的可能。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哪怕更大的挑戰似乎是今天的抖音,或者gif

    好了,以上是我的大膽思考,如果你覺得有這回意思,請在小心求證的指導下決定行為,我們今天還無比的需要文字語言。甚至說改造我們的文字需要達到對他們本身的最高理解,否則,都將得到文字語言的反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6連勝後接下來的對手實力如何?火箭最長能取得多少連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