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印象萬田

    養豬業的週期性一直比較明星,去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的影響,給生豬流通環節出了比較的難題,為了不讓非洲豬瘟蔓延,很多省份都限制了生豬跨省流通,這個後果造成養豬大省豬肉價格持續走低,而有些需求大省肉價卻持續上漲。這樣的局面隨著瘟疫的控制,應該會很快得到解決。因此,養豬行業應該慢慢的回暖,受益的飼料行業也一樣會好轉。這種週期性比較明顯的行業,需要耐心。

  • 2 # 農業迎朝陽

    作為飼料從業者,我來說說個人看法。

    首先,所謂豬市萎靡不振,是因為當前疫情控制不利,對養豬場打擊巨大,也引起恐慌心理拋售,出欄節奏混亂,而流通環節受限制,造成價格差距大,目前存欄仍處於下降通道,同時,關注到母豬存欄同樣受到疫情影響淘汰產能明顯,這對將來生豬存欄的恢復是巨大的打擊,從淘汰比例上來說散養戶和中小規模豬場淘汰比例應該高於標準規模場。剩下的還在堅持養豬的主要兩種情況,規模場縮小規模,中小場賭博心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傳播的控制,加強車輛管理和飼料管理,除此之外杜絕一切與外界的接觸,豬場內做好疾病預防和防疫疫苗,但願能平安無事。

    其次,再來說說飼料廠的出路。首先做好階段傳播的工作,避免飼料成為人家養豬場的罪魁禍首。銷量的下降已成必然,而現在的飼料廠一旦銷量下降到保本線以下,出現虧損,那就只有考驗自身的資本實力了,冬天來了,春天不會太遠,但想不死在春天到來之前,就是對這個飼料公司或者集團最嚴峻的考驗。面對考驗我們來找出路,第一,市場無限大,自己本身的銷量放在整個市場,佔有率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能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能覺得大家都在下降了,我們也理所應當的下降,逆向思維這時候要更勤奮,誰更多一點付出,誰會多一點活下去的機會。第二,只要你去了解,市場上不僅僅只有豬料,養殖動物五花八門,豬的存欄減少必然對其他肉用動物的行情是一個很好的支撐,如果你內功做得好,其他料賣個一千噸你就能存活下來了。至於怎麼做其他料,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就好了。第三,要時刻清醒,認得清飼料行業的未來,知道應該走怎樣的路,只有沿著它應該有的軌道去設計發展思路才有將來。畢竟,飼料並不是直接消費品,而應該定位為中間生產資料,單純的中間生產資料不應該產生附加值。

    所以,現在的形勢是對飼料廠的篩選,優勝劣汰,同時,飼料廠不能坐以待斃,而是努力發展,不發展上游至少要發展下游,最終能盈利的只有終端消費品,行業永遠是朝陽行業,誰做的更有相對競爭力,誰有發展,否則只有被淘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覺得跟自己玩的好的人是自己很討厭的一種型別的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