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種樂器,都是3分教,7分練。
其實練琴也是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時間點,練琴這事其實不能一概而論。
雖然我是鋼琴教師,但是在過去10幾年的時間裡,我主要側重教學,練琴也只是給出學生和家長意見,具體操作都是由著他們去的。直到今年9月我4歲半的娃也開始學鋼琴,我正式榮升為陪練麻麻,就來和大家分享我娃學琴這小半年來我的心得。
啟蒙的孩子,年齡較小,學習的內容也少,最初只能一個手指、兩個手指這樣彈。所以不建議每天固定大量時間去練琴,一是孩子會無聊、枯燥,二是有時候初學孩子的一些問題,並不是多練就能解決的。比如開始彈孩子不太會放鬆,全身都緊繃著,這種情況不建議練太多的,適可而止就好。帶孩子練琴就發現,及時停下來,通常第二天會更好,如果在孩子不好控制的那種緊繃狀態下堅持練習,孩子只能更多的記住“錯誤”的方法。
音樂是比較追求感覺的,我自己練琴也是,不是每天都同一種感覺。所以,孩子也要看狀態,狀態好,就多練練,狀態不好,少練一點沒什麼。現在孩子都比較忙,不要苛求每天都一樣,每週時間多的那幾天就安排多練練琴,時間少就少彈,但是不建議不彈。我家課外課多的兩天,就要求每個曲子只彈一遍,或只彈一首曲子,這樣既能達到練琴的目的,孩子和大人也不會太焦慮。
不管練了多少,練了什麼,一定要讓孩子習慣,只要手碰到琴鍵就認真彈,如果不能認真就不要彈。很多家長也和我反應,每天40分鐘,一週至少5天,為什麼練琴效果不好呢?這就是本文的重點,什麼叫細化?每彈的一個琴鍵都用心,都認真就是細化。
一定要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小的孩子,可以這周側重抓節拍,下週側重抓手型等等。因為只有把問題縮到最小,解決的最少,才能解決好,不能同步要求太多。如果大的孩子,就要選出不熟的段落甚至小節,各個擊破。一首曲子彈不好,不是全部談不好,通常是個別地方有問題,而導致每次都卡在那。
當然,練琴也不能隨心所欲,老師和家長要協助孩子,制定一定的計劃,跟著計劃去解決問題。解決一個小問題時,孩子也會有成就感,也會更有興趣。
有效率,不浪費時間,每次都能解決一個問題,哪怕很小很小,只有一個音或是一個節拍,就是真正的練琴細化。
無論哪種樂器,都是3分教,7分練。
其實練琴也是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時間點,練琴這事其實不能一概而論。
雖然我是鋼琴教師,但是在過去10幾年的時間裡,我主要側重教學,練琴也只是給出學生和家長意見,具體操作都是由著他們去的。直到今年9月我4歲半的娃也開始學鋼琴,我正式榮升為陪練麻麻,就來和大家分享我娃學琴這小半年來我的心得。
啟蒙的孩子,年齡較小,學習的內容也少,最初只能一個手指、兩個手指這樣彈。所以不建議每天固定大量時間去練琴,一是孩子會無聊、枯燥,二是有時候初學孩子的一些問題,並不是多練就能解決的。比如開始彈孩子不太會放鬆,全身都緊繃著,這種情況不建議練太多的,適可而止就好。帶孩子練琴就發現,及時停下來,通常第二天會更好,如果在孩子不好控制的那種緊繃狀態下堅持練習,孩子只能更多的記住“錯誤”的方法。
音樂是比較追求感覺的,我自己練琴也是,不是每天都同一種感覺。所以,孩子也要看狀態,狀態好,就多練練,狀態不好,少練一點沒什麼。現在孩子都比較忙,不要苛求每天都一樣,每週時間多的那幾天就安排多練練琴,時間少就少彈,但是不建議不彈。我家課外課多的兩天,就要求每個曲子只彈一遍,或只彈一首曲子,這樣既能達到練琴的目的,孩子和大人也不會太焦慮。
不管練了多少,練了什麼,一定要讓孩子習慣,只要手碰到琴鍵就認真彈,如果不能認真就不要彈。很多家長也和我反應,每天40分鐘,一週至少5天,為什麼練琴效果不好呢?這就是本文的重點,什麼叫細化?每彈的一個琴鍵都用心,都認真就是細化。
一定要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小的孩子,可以這周側重抓節拍,下週側重抓手型等等。因為只有把問題縮到最小,解決的最少,才能解決好,不能同步要求太多。如果大的孩子,就要選出不熟的段落甚至小節,各個擊破。一首曲子彈不好,不是全部談不好,通常是個別地方有問題,而導致每次都卡在那。
當然,練琴也不能隨心所欲,老師和家長要協助孩子,制定一定的計劃,跟著計劃去解決問題。解決一個小問題時,孩子也會有成就感,也會更有興趣。
有效率,不浪費時間,每次都能解決一個問題,哪怕很小很小,只有一個音或是一個節拍,就是真正的練琴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