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之育之
-
2 # 戰略論
這個鄧尼金原是臨時政府的軍隊參謀長,在十月革命後,便前往北高加索地區建立反蘇維埃政權的武裝力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俄軍”,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下,鄧尼金的部隊逐漸發展壯大,參與西方國家發起的第二次武裝推翻蘇維埃的進攻,遭遇慘敗,隨後辭職流亡國外。可以說鄧尼金是一個堅定的反蘇人士,被視為200萬白俄流亡者的精神領袖。
不過雖然他極度厭惡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可是在希特勒的納粹德國進攻蘇聯之際,他並沒有倒向德國一方,而是號召全世界的俄羅斯人聯合起來一起加入衛國戰爭,為民族而戰。因為他深深的明白,蘇維埃政權只是讓俄羅斯民族換了一種領導方式,而納粹則是要讓俄羅斯民族在世界上消失。在民族大義上,鄧尼金同他曾經的敵人站在了一起,一切的政治偏見都放在了一邊,民族的生存才是大問題。
所以在整個二戰期間,鄧尼金一直都在堅定的反對納粹德國的暴政,也正是因此這個曾經曾經被蘇聯視為叛國者的俄國舊將在80年代以愛國將領的身份寫進了歷史教科書中,即使他仍舊敵視蘇維埃。而2005年俄羅斯政府隆重的將其遺體接回國,安葬於莫斯科,讓這位俄羅斯的英雄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
3 # 莊楚狂
因為他首先是一個俄羅斯人,然後才是一個白俄人。
俄羅斯的共同利益高於意識形態分歧。
雖然布林什維克與它有政見分歧。雙方互為敵人。
但是在外敵入侵的狀況下。他們都是俄華人。
-
4 # 沉140769451
鄧尼金倒底是反蘇聯,還是反蘇維埃政權,先分清楚。蘇聯不過是一個名字,它與沙俄一樣,都是鄧尼金的祖國,面對祖國被入侵,他作出了愛國的選擇。
鄧尼金是堅定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
為了俄國的領土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
悍將之名,非浪得。
希特勒推行法西斯主義政策。
將日爾曼人奉為最高等級民族,理應統治世界。
阿拉伯人、黃種人為次等級民族,可以和平相處。
斯拉夫族人只配被奴役。
羅姆人與猶太人必須消滅。
德軍攻入蘇聯後,一路上對斯拉夫人窮兇極惡。
糧食,牲畜大半被德軍搶奪。
看不順看的斯拉夫人,就被殘殺。
俄國面臨亡國滅種之危局。
他不站出來毅然決然地表示報效祖國,就不是鄧尼金了。
故,鄧尼金在關鍵時刻表態,恰恰表明,他是一個骨子也充滿沙俄民族主義思想的人。
#凌遠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