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迪短影片

    孩子不想學,真的是孩子的錯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唯一,關鍵是要看孩子不想學的時間節點及不想學的根源。即孩子為什麼不想學,孩子那段時間不想學。下面我就從幾個不同方面,來探討這個痛點。

    《三字經》雲:子不教,父之過。意思是說只是給子女吃穿而不過問子女的教育問題,這是作父親的過錯呀!(隨著時代的進步,今天解釋父也可以廣義認為是父母雙親)所以,孩子不想學,是不是與孩子的啟蒙教育有關呢?即孩子從小在學習上犯的錯誤,養成的習慣,為人父母沒有及時糾正,在知識層面上,孩子出現的疑惑又沒有得到解答,從而導致學業基礎薄弱。於是,學不懂了,一筆筆糊塗帳了,厭學了,不想學了!從《教育學》《心理學》來看,如果是這樣,倒也是正常現象。這種情況,由於孩子小,思想稚嫩,不想學了,還真不是孩子的過錯。不過,家長、老師要幫孩子疏導,該做思想工作的做思想工作,該補習的補習。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嗎?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學習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但每個人感興趣科目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孩子特別不感興趣科目最好不要強迫,硬塞。就好比我們自己,明明討厭吃肥肉,你還說肥而不膩,多吃點兒,明明不喜歡討論郵票,你卻滔滔不絕,還要別人也喜歡,明明不喜歡驚濤駭浪,你卻告訴女人,海的美就在這裡!這些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了呢?故家長逼迫孩子學之不感興趣的科目而不想學的,可以理解,更可以接受不想學了的狀態。這個時侯,孩子也沒有錯。

    這樣一說,孩子不想學,就沒一點兒錯了喲!非也!我個人認為,孩子在學校不僅要盡全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也要吸取德育的精神食糧,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不能夠呢?很簡單,大文學家王安石就說過,盡吾志不能至矣,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反之,因為懶惰,假借學習之難,輕易放棄學習,因為懈怠,不肯動腦,輕易放縱自己,孩子,你錯了!

    總而言之,孩子不想學,其實,大家都沒有錯,關鍵是看怎麼彌補,讓其感興趣,讓其愛學,讓其趁早步入學習的軌道,對於實在是弍不感興趣的科目,也只能順其自然,盡力就好。

    最後,願廣大的家長朋友們任重道遠,前途光明,願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青春不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復原《張衡傳》中描述的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