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瓜與冬瓜條

    我們老家這邊祭祖是肯定都在祭的,而且多數還要上山,帶齊紙錢、香燭、臘肉香腸、酒、水果、鞭炮,鐮刀小鋤頭(因為山上雜草多,還要開路壘墳)。一般是吃完午飯上山去,一路都是熟人,因為那一片好多都是同宗同姓。

    小時候最喜歡隨著外公或者奶奶上山去,焚香點燭,磕頭敬酒,那時是覺得好玩,隨著年歲增長則更帶了些虔誠,去年磕頭的時候沒注意地上的荊棘刺,手還被紮了……

    再說說我們大家族的團圓飯,大年三十的那天全族人聚在一起辦的酒碗兒,一百幾十個人。小時候是沒有的,也就是近年大家生活較以前富足了些才又興起的。

    除了主辦的戶主,每戶人家買一餅大紅鞭炮,斷斷續續鞭炮聲響到中午入席。筵席開始,自然有對於我來說是爺爺輩的人上臺發言,除了說一些吉祥喜慶話,更是希望家族團結,年輕後輩奮發向上。然後是給家族裡的老人們,小孩子發紅包,圖個吉利。

    當然過年吃飯怎麼會少了酒呢 ,族裡的人挨桌敬酒,嘮嗑,回憶童年往事,談談今年收穫,問問老人身體,小孩兒成績,氣氛熱烈而歡騰。由於我爺爺是長房長孫,導致我輩分很低,基本跟我父母年齡相仿的我都得叫爺爺奶奶,而我姐姐跟一個叔叔曾經是同學,叫順口了倒也不那麼尷尬。

    搭了簡易的舞臺,飯後有請當地人表演歌舞小品,小孩子們不論是上臺唱歌、跳舞、背詩……都有紅包拿。前年一個爺爺喝醉了酒,上臺跟著表演的人扭著秧歌邊跳邊唱了一下午,模樣滑稽可愛,逗得臺下的人笑得前仰後合,老人小孩兒熱熱鬧鬧看錶演,中年人各自打麻將,鬥地主自成一派……兒女沒有歸家的父母,獨居的老人也不至於獨自冷清著,我反正挺享受這樣的年味兒。

  • 2 # 週一平

    老家在廣東陸豐碣石鎮,流傳著自古以來的,源自古中原河洛文化的祭祖風俗,我們的風俗習慣裡,沒有請宗譜祭祖。

    我們在清明那天,各房子孫聚在一塊,開車山外祖墳,在墳前鋤草,重新書寫墓碑碑文,灑過山紙(條狀的拜祭紙錢)覆蓋祖墳,最後在墳前燒銀錢,上香並祈求先祖保佑子孫。

  • 3 # 小宋先生

    老家是山東菏澤的 農曆30那天要早起去祖墳 焚香 點炮 擺上貢品 請祖先回家過年 回家族譜前焚香 告知祖先到家啦 回家過年

  • 4 # 無倦

    過大年祭祖是必須的。只不過不掛大容譜,即在家要多祭祀父輩及以上至高祖輩。除夕晚上弄好擺上供品點燈上香,即等於請回祖先過年。大年初一清早先上香上供,磕頭禮畢即吃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將帥不和的流言面前,挺王霜和挺賈帥,哪種立場更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