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南宋朱子承程頤之說,把忠、恕分開,相應地把"一"和"貫"也分開,"一是忠,貫是恕"。一是一本、一心,這一本、一心就是"一個真實自家心下道理",就是"真實無妄",在聖人那裡就是"誠",而在一般人這裡則是"忠";而"貫"則是"通","貫"即通萬事。"貫"也就是要以"恕"貫乎萬物之間,把忠於一己之心拽轉頭,變為忠於他人之心;合起來說,"一以貫之"也就是以"一心應萬事"。打個比方,這就好象一棵樹,忠是本根,而恕是枝葉;這又好象用繩索串銅錢,繩索是一,即忠,串是貫,即恕。  這樣,"一以貫之"也就可以說是"以一貫之",這裡的"一"不是"忠恕",而只是"忠恕"中的"忠"。而"忠"也就是"心",就是"誠", 因而,在宋儒心、性、理合一的道德形上學中,以忠"貫"也就等於以心"貫",以誠"貫",以性"貫",以理"貫"了。這當然說得通。 這不僅克服了上面邢 的以忠恕一理來統天下之理難於自圓其說的困難,而且上升到了哲學本體論的高度,這是一種把儒學融匯貫通為一個道德形上學體系的很有意義的努力。所以,宋儒,還有後續的明儒,都喜歡說"一貫之道。"  一以貫之  發 音 yī yǐ guàn zhī  釋 義 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 處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示 例 據谷超豪等人回憶,凡遇應當參加的討論會,蘇先生向來是風雨無阻,幾十年間~。(劉徵泰《蘇步青》)  從自身做起,以一貫之,做八榮八恥的踐行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固執刻板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