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呆120071166

    當時通行與中亞的語言是梵語,玄奘法師本身也是會一些梵語的,這一點在龜茲國與大國師木叉毱多辯經就能看出,辯經的速度是很快的而且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不通梵語如何辯經。西行路上玄奘得到了很多國家國王的幫助,在途經碎葉城(這也是詩仙李白的故鄉)時玄奘意外遇到了西突厥可汗,他將高昌國王的禮物和書信獻給可汗,可汗非常高興,雖然突厥可汗不信仰佛教(突厥可汗信奉拜火教)但還是給予這位僧人禮遇和幫助,他親自下令剃度一批通曉各國語言和精通梵語的僧人隨行玄奘護送他去婆羅門國,在同樣信奉拜火教的康國他還度化過國王,使得佛教能在康國得以立足,這個國家後來被蒙古人滅國,中國現在姓康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這個國家。大唐西域記中有一句很短的話,而這段話還不是正文,是加在裡邊的小注,這段話徹底的打破了我們腦海當中的一些佛教常識,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原來是錯誤的,玄奘在烏仗那國的一座寺廟裡看到了一座菩薩,是我們漢譯的觀世音菩薩,他認為這個翻譯是錯誤的,應該是觀自在菩薩,意思是領會領悟自在本性,是梵文裡的大自在天,他認為這個佛像領悟到深刻的程度所以叫觀自在菩薩,之前翻譯的人梵文不好,聲音應該是聞或者聽怎麼能用觀呢,梵文中是複合詞應當是自在他翻譯成了聲音,所以正確的應該是觀自在菩薩,後來在佛經翻譯中玄奘一直用觀自在菩薩更正,可惜幾千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觀世音這個詞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更正過來,所以玄奘的梵文造詣應該是很深的,這在他後來所翻譯的許多經文中就能看出,比如彌勒佛,他不翻譯成彌勒菩薩,他翻譯成梅旦利耶,他認為不論用梵文念還是用巴利語念都和彌勒二字毫無關係,所以他堅持用梵文音譯梅旦利耶,可是和觀自在一樣彌勒依然無法更正過來。

  • 2 # 網際網路之老兵

    我們看看《舊唐書· 僧玄奘傳》,按照該書的記載:“僧玄奘,姓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博涉經綸。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餐驗之。貞觀初,隨商人往遊西域。玄奘既辯博出群,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鹹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經百餘國,悉解其國之語,仍採其山川謠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記》十二卷。貞觀十九年,歸至京師。太宗見之,大悅,與之談論。於是詔將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於弘福寺翻譯。”

    這裡講了,“悉解其國之語”,也就是沒有遇到語言障礙,而且玄奘在西行中,經常講佛法、辯法,都無障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梅森素數與π可能會有關係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