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滄海之浪花一朵

    過春節,並該帶領全家人給老人拜年,帶去家庭人丁興旺、祥和喜慶的歡樂氣氛。老人見不著孫輩,是兒子的過錯,怎麼不領著他們呢?既然連面都沒有見,還給什麼壓歲錢?但話說回來,如果確實有緊急特殊情況,也應向老人說明(比如住院),那是可以把壓歲錢給捎回去的。總之,幾代人之間,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能丟,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與身份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 2 # 好哥204531506

    當春節那幾天,特別除夕晚上,爺爺要給壓歲錢將錢一起包在糕內,放在孫子枕頭下邊,意思是,讓爺爺奶奶要祝,孫子,孫女,在這一年裡,平平安安渡過這美好的一週歲。初一早上,又要去幫爺爺,奶奶去,磕頭了,一見面:"爺爺,奶奶,給你磕頭啊!"爺爺,奶奶高興地;"不磕,不磕。"說著,拿出紅包遞給孫子,孫女,這是幾千年傳古止今的風土人情。

  • 3 # Elegant

    過春節老人和孫輩不見面,給不給壓歲錢?

    老人給孫子壓歲錢是一種儀式感很強的祝福,是祝福孫輩來年平安順利。壓歲錢在有的地方稱“盤纏”,應該是給年長的兒孫們來年外出學習、工作和做生意的資助金。

    盼望過年的孩子們有幾個希望,一是吃,二是玩,三是得到壓歲錢。其中吃和玩是能夠滿足的,只有壓歲錢是不確定的,因為有人給,有的人不給,一般情況下父母是給的,爺爺奶奶就不確定了,其他人就更沒譜了。

    可見孩子是滿懷期待望的。爺爺奶奶是家之長者,如果兒孫滿堂,過年俯視,應該是滿心歡喜,就是有的因故未到,也是喜歡,不能厚此薄彼,不在多少,每人都給,人人有份。

    紅包、壓歲錢不在多少,只是感覺,是儀式感,給孩子們以溫暖,能增進親人之間的感情。我們的孩子已工作多年,每當他生日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紅包祝賀,不然獨生子女連父母都無動於衷,誰會知道他們的生日,會寒人心的!

  • 4 # 用愛倡和諧

    我婆婆家跟我們住的地方隔著一千多公里,孩子小,就沒回去。所以孩子的奶奶,老奶奶,姑奶奶等等。一分錢沒有給。今年疫情,也沒回孩子姥姥家,姥姥,老姥姥,姑姥姥,姨姥姥,都給了紅包。

  • 5 # 唯美型男A

    壓歲錢是一種儀式感,只有見面了才顯得有節日氣氛,顯得歡天喜地。不見面發紅包那有什麼意思?就是要錢給錢收錢的感覺,體現不出壓歲快樂。關鍵是一些人扭曲了壓歲錢的概念了,給壓歲錢必須化了,收壓歲錢應該化了,我覺得這是當代人心理問題,並且把這些傳統給利益化,然後傳給了孩子們,不知道幾代以後,能把傳統的壓歲錢演化成什麼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工作變動,想買輛車,看到長安出了個逸動超值版,想問問大家有了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