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應作如是觀

    這個問題收藏了有一段時間,一直不知從何處下口。昨天在家休息,看《佛教十三經》,讀 至《梵網經》,才有了答案。《梵網經》中說,修佛者有“十重戒”“四十八輕戒”。我們日常所說的佛教徒戒葷,為四十八輕戒中的食肉戒,又稱不食肉戒、不得食肉戒。謂為不使大慈悲佛性之種子斷絕,故不得食用一切肉類;然若身患重病,以之作為藥用,則不在此限。題目中所說的“蔥韮薺蒜”,為佛教四十八輕戒中的食五辛戒,又稱不食五辛戒、不得食五辛戒。謂禁止食用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蕖等五種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礙行持修道。由此可見,佛教對於吃肉這件事,並不是一棒子都打死。釋迦牟尼佛時期,甚至允許部分修佛的人吃五淨肉。而中國佛教徒,真正將戒葷作為一種比較嚴格的戒律,始於梁武帝蕭衍。 蕭衍曾撰寫《斷酒肉文》,在全國範圍嚴禁僧人食肉。“弟子蕭衍又敬白,大德僧尼,諸義 學者,一切寺三官,弟子蕭衍,於十方一切諸佛前,於十方一切尊法前,於十方一切聖僧前 ,與諸僧尼,共伸約誓。今日僧眾還寺已後,各各檢勒,使依佛教,若復有飲酒啖肉不如法 者,弟子當依王法治問。”“蔥韮薺蒜”,並不是葷,而是五辛。佛教禁止僧人食五辛,與《道德經》中所說的“五色 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目,故去彼取此。”的意義相同,都是為了修行。最近通讀《金剛經》《梵網經》《圓覺經》《無量壽經》,發現洋洋數萬字文字,提煉出來 就是“清淨”兩個字。所以佛教中人,常說“六根清淨”。《俱舍論》中說:"遠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故,名為清淨。"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有“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蔥蒜五辛,在食客廚師眼中,是菜餚提味,開胃的好東西。這些五辛,所具有的勾引人胃口,可令人食指大動的作用,對於修佛的人而言,是為食慾!凡若要清淨,需滅盡煩惱,消除慾望,所以佛教僧眾修持要戒食五辛。事實上,如果依照佛經“清淨”兩字來看,“五辛”應該不止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蕖,而是應該包括所有的具有辛辣刺激性特徵食物,比如辣椒,蒜薹....

  • 2 # 妤2007

    素食是指長年離葷腥。葷,指的就是五辛,是指蔥、蒜、大蒜、韭菜、興渠,興渠是印度話,那個時候中國沒有,現在中國有,洋蔥,洋蔥就是興渠,所以它性質都相同;肉食叫腥,所以叫葷腥,遠離葷腥。那麼五辛是蔬菜,為什麼不能吃?要知道,佛制戒都是有因緣的。佛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這種東西生吃它刺激身體,容易動肝火,容易發脾氣;熟吃這個東西是助長荷爾蒙,容易引起性衝動。佛讓我們戒淫少欲,所以熟吃它對你生理上有刺激,生吃容易發脾氣,動肝火,所以才會制定這一戒律。

  • 3 # 玉堂行佛人

    佛教從教義上提倡的是不殺生,即要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物,保護有血肉的生命。所以把魚、肉、蝦等有血肉的生命都稱之為"腥"。而葷一般是指蔥(大蔥、洋蔥)、蒜(大蒜、蒜苗)、韭(韮菜、韮黃)等帶有臭味的蔬菜,稱之為"葷"。食腥傷害生命,食葷令己昏沉。所以,佛教在很早以前是提倡信徒不食葷腥的,尤其對出家人有嚴格的禁止。現在,似乎在這方面沒有嚴格的要求,只是提倡不殺生。事實上吃素不是學佛、信佛、行佛的標誌,而只有注重行善積德、有慈悲心、修心養性才是最重要的。現在有人常年吃素、有人奉齋日吃素都是可以的,而且,有的人吃素是為了提倡動物保護,也有的是為了健康養生,而不再單純地為了學佛。更何況,常年吃素的人也是要有"素根"的。總之,一切隨緣吧!

  • 4 # 同胞加油中國萬歲

    出家的人是必須戒葷腥的,這不是誰逼得,是出家人向佛祖表決心,用現實的苦難來償還前世的孽債,以求早日結束輪迴之苦。凡是心裡牴觸戒葷腥的出家人或在家修行人,都是些投機分子,寄希望於佛祖一時不察能讓他們矇混過關,簡直可笑。中國允許信仰自由,但信佛就要有信佛的樣子,別整得僧不僧俗不俗的,凡人看了噁心佛祖見了厭惡,何苦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了不起的蓋茨比》哪個譯本翻譯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