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李政道出生於上海。1943年在江西聯合中學畢業。1943年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學之路,師從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轉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大學。1946年經吳大猷教授推薦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1950年6月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任芝加哥大學天文系助理研究員,從事流體力學的湍流、統計物理的相變以及凝聚態物理的極化子的研究。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員和講師。1951年-1953年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1953-1960年曆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和場論領域的研究。三年後,29歲的李政道成為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多年曆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他開闢了弱作用中的對稱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物理等科學研究領域。1956年與楊振寧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1956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與楊振寧、吳健雄同獲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獎,並被授於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榮譽博士學位。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1961年受推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3年-196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4年-198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費米物理講座教授。1984年回國參加第十六屆中研院院士會議。1986年出任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終身主任;並擔任北京現代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為李政道舉行六十大壽慶典。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開同步輻射應用國際討論會。1984年他獲得全校級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這一最高職稱,至今仍是哥倫比亞大學在科學研究上最活躍的教授之一。他的興趣轉向高溫超導波色子特性、中微子對映矩陣,以及解薛定諤方程的新途徑的研究。1986年任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主任。1986年任北京現代物理中心主任。1988年任浙江現代物理中心主任。1997年-200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90年成為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董事會成員。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1926年李政道出生於上海。1943年在江西聯合中學畢業。1943年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學之路,師從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轉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大學。1946年經吳大猷教授推薦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1950年6月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任芝加哥大學天文系助理研究員,從事流體力學的湍流、統計物理的相變以及凝聚態物理的極化子的研究。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員和講師。1951年-1953年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1953-1960年曆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和場論領域的研究。三年後,29歲的李政道成為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多年曆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他開闢了弱作用中的對稱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物理等科學研究領域。1956年與楊振寧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1956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與楊振寧、吳健雄同獲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獎,並被授於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榮譽博士學位。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1961年受推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3年-196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4年-198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費米物理講座教授。1984年回國參加第十六屆中研院院士會議。1986年出任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終身主任;並擔任北京現代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為李政道舉行六十大壽慶典。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開同步輻射應用國際討論會。1984年他獲得全校級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這一最高職稱,至今仍是哥倫比亞大學在科學研究上最活躍的教授之一。他的興趣轉向高溫超導波色子特性、中微子對映矩陣,以及解薛定諤方程的新途徑的研究。1986年任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主任。1986年任北京現代物理中心主任。1988年任浙江現代物理中心主任。1997年-200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90年成為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董事會成員。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