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
2 # 再闖天下19590419
朱標生活在明朝國運上升期,死與不死不會決定大局。崇貞皇帝朱由檢十分勤政、勵精圖治怎奈大明國運盡矣獨木難支,清軍人數並不多怎奈南明政權互相傾壓、鉤心鬥角致使應該的勝利痛心失敗。看來朱標不是決定明朝國運的人。
-
3 # 一些戲一些情
每個朝代都有它命數,無論誰做皇帝都改變不了它命數,就算每一代都像朱元璋父子那樣強盛,它都有衰落的一天,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
4 # 西山驛磐石
明朝太子朱標如果不死,那麼明朝就能強盛?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即使朱標不死,明朝的靖難之役也會發生,只不過反對的形式是從建文帝變成了朱標而已!
所謂靖難之役的源頭,很大程度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設定的藩王體制。
以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為代表的藩王手握軍權,勢力龐大,無論朱元璋的繼任者是誰,削藩都是必然的!而從漢朝七國之亂以來,削藩引起的戰爭數不勝數,並沒有因為皇室之間的骨肉親情而有絲毫變化!
而單從個人能力來說,朱標留給朱允炆的班底如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等也都不是可以輔助君王平定天下的角色!
從上述的角度說,靖難之役引發的明朝皇室內訌,確實選擇出了一個足以把明朝帶到巔峰狀態君王,無論是朱標還是朱允炆都不可能做的更好!
我覺得很有可能。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大殺功臣,絕對說不上寬仁。因此而死掉的那些文武大臣以及其親友,估計不下10萬。這些人可是從反元起義中歷練出來的,可以說是國家的精英。這些人及其及家屬的被害,實際上已經傷害到了國家的元氣。朱棣造反,破壞巨大,因此而死的社會精英估計也不下10萬。對國家的元氣以及後來的國運都是極大的削弱。比如守濟南的鐵鉉,後來被殺的方孝孺,這些人無疑都是國家的棟樑。這些國家的精英,可不是地上的草,樹上的果子,割掉了,摘了,就還能隨隨便便長出來的。
朱元璋之後的皇帝,按道理說應該是一個比較寬厚的守成之君。緩和一下社會矛盾,儘可能的讓百姓休養生息,生產得以發展,社會得以穩定,同時讓社會財富也能夠得到積蓄。這些都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太子朱標應該就是這樣一個人,而且朱元璋也給他準備了一套班底。比如藍玉就是準備留給他使用的。朱標早死,而皇孫朱允炆偏偏是個很弱的人,根本不可能駕馭藍玉,結果藍玉被殺,因此而死的了相關人員又是兩三萬。如果朱標不死,那麼應該沒有朱棣什麼事了。要知道朱棣能夠造反成功,其實僥倖的成分很大。首先朱允炆太軟弱,居然給將領下令不允許誅殺朱棣,造成將領們的困惑,因此給了朱棣可乘之機,否則他早就被殺了。如果藍玉能活著,朱棣恐怕連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
另外朱棣遷都北京,有人為他塗脂抹粉,說什麼天子守國門。從實際效果上來說,我認為不好。有明一朝,也沒有能夠把蒙古消滅,反而有土木堡之變北京被圍城,還因此給了滿清可乘之機。漢朝、唐朝,同樣有北方邊患,也沒有說把首都遷到那裡去呀!遷都北京,就需要開槽運。眾多的文武官員及其家屬,都需要遷到北京,同時還有數量龐大的軍隊。這些人的供給,根本就不可能就地解決,主要都要透過運河從南方源源不斷的供給。效率低下,經辦人員上下其手,實際物資能有1/3運到北京就不錯了。浪費和腐敗巨大,同時也給南方的人民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對於國力也是很大的削弱。定都南京,明朝說不定還不會亡。
朱標如果不早死,明朝的情況必然會好一些,至少國家的元氣要儲存得好一些。能不能一直保持強盛不好說,但是可能就沒清朝什麼事了。沒有清朝的民族壓迫、文字獄、毀書的行為。國家再怎麼也不至於太落後,不會破敗成清朝末年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