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問題有問題,電動汽車好像沒有思維,不會選擇。我只能說說如何選擇電動車。
首要是選不選。看個人的需求才知道電動汽車是不是適合你,著急用車麼?經常跑多遠?常坐車的人多麼?開車幹什麼?你所在的城市限購、限號麼?充電方便麼?想明白了再買。要是你不著急用車,上下班走路5分鐘,有車也在家放著,你的城市不限購、限行,你也沒有什麼節能環保的理念,就別買,真的不適合你。要是城市限購,上班100公里以內,但是開車很方便,單位邊上就有充電樁,而且家裡需要一輛車,那電動車還是適合你的。
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充電問題。電動汽車要是沒有電,車那就動不了啊。家裡能充電肯定是最好的,不能在家充電的,就要提前調查好公共充電樁。
所以要先看電動車適合你,再看看怎麼選車。
選車第一項肯定是安全性。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越貴越安全。市場上現在大多數電動車電池都是值得信賴的,但是電池組設計方面就不一定了,半年前特斯拉碰撞起火,整車燒成渣,前幾年江淮的自燃現象,多少會給安全帶來一種陰影。我家電動車開了三年多了,沒有任何問題,所以我對電動汽車還是有信心的。這裡說的安全不僅僅是電池,還有車子環保材料的使用,車子是否結實。
第二就是續航里程了。續航里程要看NEDC的續航,別被什麼最大續航忽悠了。現在市面上續航基本上是300km~450km的。對於上下班總和50km的人來說,其實350km的就基本能滿足需要,5天上下班×50km+週末50km,一週一充還是可以忍的。當然要一週7天班,或者週末出遊,就要多充幾次了。
其他的選擇,其實看的是個人喜好。後面是我自己的個人喜好,僅供參考。
第三,我會看舒適性。空調好不好,是不是漏風,這個問題是我很看重的一點,尤其是冬天。我的車是春天買的,當時沒有注意,夏天開車用空調也沒注意漏不漏風,但是冬天可就受不了了,小涼風嗖嗖的從腳上面的空調口吹進來,好刺激啊,好在後來修好了。
一般來說多連桿的後懸掛舒適性會優於扭力梁的懸掛,車子一般也會穩一些。座椅的舒適度是否滿足我的需要,電動汽車即使一般情況不會開太長時間,我也會考慮。儲物空間是不是安排的比較合理。
最後是空間大小,外觀設計,等等。本人不太看重加速效能,電動車本來起步就快,城市裡開不到80的,效能太好容易追尾。要是真說去遠的地方,就租個汽油的車就好了。
不過,這個問題有問題,電動汽車好像沒有思維,不會選擇。我只能說說如何選擇電動車。
首要是選不選。看個人的需求才知道電動汽車是不是適合你,著急用車麼?經常跑多遠?常坐車的人多麼?開車幹什麼?你所在的城市限購、限號麼?充電方便麼?想明白了再買。要是你不著急用車,上下班走路5分鐘,有車也在家放著,你的城市不限購、限行,你也沒有什麼節能環保的理念,就別買,真的不適合你。要是城市限購,上班100公里以內,但是開車很方便,單位邊上就有充電樁,而且家裡需要一輛車,那電動車還是適合你的。
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充電問題。電動汽車要是沒有電,車那就動不了啊。家裡能充電肯定是最好的,不能在家充電的,就要提前調查好公共充電樁。
所以要先看電動車適合你,再看看怎麼選車。
選車第一項肯定是安全性。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越貴越安全。市場上現在大多數電動車電池都是值得信賴的,但是電池組設計方面就不一定了,半年前特斯拉碰撞起火,整車燒成渣,前幾年江淮的自燃現象,多少會給安全帶來一種陰影。我家電動車開了三年多了,沒有任何問題,所以我對電動汽車還是有信心的。這裡說的安全不僅僅是電池,還有車子環保材料的使用,車子是否結實。
第二就是續航里程了。續航里程要看NEDC的續航,別被什麼最大續航忽悠了。現在市面上續航基本上是300km~450km的。對於上下班總和50km的人來說,其實350km的就基本能滿足需要,5天上下班×50km+週末50km,一週一充還是可以忍的。當然要一週7天班,或者週末出遊,就要多充幾次了。
其他的選擇,其實看的是個人喜好。後面是我自己的個人喜好,僅供參考。
第三,我會看舒適性。空調好不好,是不是漏風,這個問題是我很看重的一點,尤其是冬天。我的車是春天買的,當時沒有注意,夏天開車用空調也沒注意漏不漏風,但是冬天可就受不了了,小涼風嗖嗖的從腳上面的空調口吹進來,好刺激啊,好在後來修好了。
一般來說多連桿的後懸掛舒適性會優於扭力梁的懸掛,車子一般也會穩一些。座椅的舒適度是否滿足我的需要,電動汽車即使一般情況不會開太長時間,我也會考慮。儲物空間是不是安排的比較合理。
最後是空間大小,外觀設計,等等。本人不太看重加速效能,電動車本來起步就快,城市裡開不到80的,效能太好容易追尾。要是真說去遠的地方,就租個汽油的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