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人類關於世界的看法與認識的視角,由於東西方社會的生成與生存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
所謂東方主要是指亞洲,在古代,其主要的國家是印度和中國。由於這兩個國家基本上都是農業社會,生活定域,且需要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因而其社會形態主要是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
在這種社會形態下,人的思想與視角都是從整體上來看待的。而且,這種整體的意識也是受到皇家的鼓勵與推廣。
於是,東方哲學對於世界的認識,類似演繹法,直接從整體上來把握世界,強調整體的和諧與自洽。在東方哲學看來,區域性服從整體的需要,用整體的空來詮釋區域性的色,即有形的東西是由無形的道演繹出來的。
因此,東方哲學不注重微觀的研究,僅依靠直覺與冥想來感悟世界,缺乏具體的思維過程與邏輯性。
與東方社會不同的是,西方社會主要是遊牧民族,具有非定域性,其相應的政體也是以各個城市為中心的封建郡主制。因而,西方哲學強調個體的重要性,類似歸納法,認為世界是由基本的結構單元組合而成的。
比如,古希臘人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論,認為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世界的性質也是由原子的基本特性所決定的。
稍後,亞里士多德進一步提出了形而上學的觀念,認為現實世界是由更為深層次的本質所決定的。於是,西方哲學為了認識,提出了許多概念,並建立了概念之間的邏輯體系,使區域性來說明整體。
總之,東方哲學具有有機統一的思想,而西方哲學則是機械的微觀組合;東方哲學的認識是直覺與冥想,西方哲學的認識則是藉助於邏輯的分析與推理;東方哲學注重整體的自洽,西方哲學則看重的是概念的建立;東方哲學是感性的,而西方哲學則是理性的。
上述兩種哲學各有利弊。西方哲學適合於認識的初期,有利於對不同現象的收集與整理;東方哲學則適合於認識的後期,有利於從整體上把握和認識世界。
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主要是受到西方哲學的影響,建立了各種不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絡。但是,由於缺乏統一的物理機制,使現代物理學逐漸地陷入了認識的困境。若想擺脫這一困境,則需要我們藉助於東方哲學,從整體上統一地建立一個自洽的有機世界。
哲學是人類關於世界的看法與認識的視角,由於東西方社會的生成與生存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
所謂東方主要是指亞洲,在古代,其主要的國家是印度和中國。由於這兩個國家基本上都是農業社會,生活定域,且需要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因而其社會形態主要是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
在這種社會形態下,人的思想與視角都是從整體上來看待的。而且,這種整體的意識也是受到皇家的鼓勵與推廣。
於是,東方哲學對於世界的認識,類似演繹法,直接從整體上來把握世界,強調整體的和諧與自洽。在東方哲學看來,區域性服從整體的需要,用整體的空來詮釋區域性的色,即有形的東西是由無形的道演繹出來的。
因此,東方哲學不注重微觀的研究,僅依靠直覺與冥想來感悟世界,缺乏具體的思維過程與邏輯性。
與東方社會不同的是,西方社會主要是遊牧民族,具有非定域性,其相應的政體也是以各個城市為中心的封建郡主制。因而,西方哲學強調個體的重要性,類似歸納法,認為世界是由基本的結構單元組合而成的。
比如,古希臘人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論,認為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世界的性質也是由原子的基本特性所決定的。
稍後,亞里士多德進一步提出了形而上學的觀念,認為現實世界是由更為深層次的本質所決定的。於是,西方哲學為了認識,提出了許多概念,並建立了概念之間的邏輯體系,使區域性來說明整體。
總之,東方哲學具有有機統一的思想,而西方哲學則是機械的微觀組合;東方哲學的認識是直覺與冥想,西方哲學的認識則是藉助於邏輯的分析與推理;東方哲學注重整體的自洽,西方哲學則看重的是概念的建立;東方哲學是感性的,而西方哲學則是理性的。
上述兩種哲學各有利弊。西方哲學適合於認識的初期,有利於對不同現象的收集與整理;東方哲學則適合於認識的後期,有利於從整體上把握和認識世界。
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主要是受到西方哲學的影響,建立了各種不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絡。但是,由於缺乏統一的物理機制,使現代物理學逐漸地陷入了認識的困境。若想擺脫這一困境,則需要我們藉助於東方哲學,從整體上統一地建立一個自洽的有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