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6232919999

      秦國有所謂披山帶河的地形優勢,南方是秦嶺,北方是賀蘭山,東面是黃河幾字形的右腳,而函谷關就位於右腳轉折的地方。如果要從草原過,必須先打敗匈奴,向他們爭道,如果要從南面過,要麼跨秦嶺(不實際),要麼沿江上溯(更不實際),所以必須從正面突擊。   正面突擊也有兩條路,一是從渭河上溯,但是秦國肯定重兵把守渭河,而且當時的船又不像現在的船那麼強那麼大,被圍起來再用攻城器砸很快就完蛋。所以最保險的還是走函谷關。因此說,在戰國時代,函谷關是中原如秦的必經之路。函谷關當年在今河南靈寶境內。這個地方北面有呂梁山,南面有伏牛山和秦嶺,走函谷關一旦攻破的話,秦國就基本無線可守,基本可以長驅直入。歷史上,六國聯軍有三次攻入函谷關,破關數日內,兵鋒直抵咸陽宮,若不是六國各懷鬼胎,若不是秦君忍痛割城,秦國就滅了。   秦朝統一天下以後,函谷關地位就大大下降了。因為這時候整個中原都是秦國的,再也不用老惦著佔領函谷關進可攻退可守了。但是,說函谷關一點重要作用都沒有,那是瞎說。因為秦國都城咸陽在函谷關內,函谷關是捍衛秦國首都的重要防線。果不其然,秦國暴政猛於虎,最終讓陳勝、吳廣起義軍攻破了函谷關,皇帝聞之驚慌失措,幸好,在秦陵有幾十萬民役可以武裝起來反擊,起義軍雖被擊潰,但是秦國統治被極大的動搖。後來漢朝的都城也在陝西,而漢朝統治下也發生過黃巾起義這樣的事情,所以說,直到東漢末年,函谷關都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保衛皇帝統治的屏障。   到東漢末,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才於建安元年始設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當時許都遠在河南,潼關比起函谷關,靠近黃河,更加有利於防守,否則如果一直憑山險拒守函谷關,那麼一旦被攻破,那就無險可守了!而潼關興起後,函谷關就再也沒有復建。   另外:   函谷關有三處:   

    1 秦國時候的函谷關,在今天河南的靈寶。   

    2 漢朝廢秦函谷關,遷至今天的河南新安重新建立新關,稱之為”漢關“。   

    3 三國魏時重新弄得函谷關,稱為“魏關”,魏關興建是三國時候,曹操西討張魯、馬超,為了迅速轉運兵馬糧草,命許褚在那裡開鑿隧道,築起關樓,距秦關不遠,故稱新關。這處後來成為東達洛陽,西接長安的重要交通幹線。抗日戰爭時城樓毀於兵火,遺址為三門峽水庫淹沒,現僅留古道和烽火臺遺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雲、馬斯克的對話,你站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