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老呆

    主持人好!

    最近,我看到中新網報道的一個訊息2018年、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分別獲獎。很快,國內一些出版機構均向記者表示要加印本次諾獎得主的作品。國內出版圈的“諾獎效應”似乎再一次顯現了。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作者作品,幾乎我們國家許多出版社都出版了,我們讀者是要用自己的錢去書店,或者網站上購買的。換句話說,出版社趕時間抓緊趕印這些得獎者的書籍,也是要乘機賺把錢的。要凸顯經濟效益的。我們都知道,打鐵要乘熱,熱賣,就是賺錢,就是提高經濟效益。出版社,出版商,想提高經濟效益,無可厚非。作家,得到了著名的文學大獎,比如矛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吸引了廣大讀者的眼球,引起圖書市場的強烈關注,他們的書,好賣了,熱銷了,沒有什麼不好。多賣出一本,多一個讀者閱讀,就多一分傳播,就多一絲影響力。有什麼不好的呢?

    現在這個人類社會,文化文藝作品多種多樣,優秀的,不優秀的,甚至是腐敗頹廢墮落的,汗牛充棟,不勝列舉。我們國家的文化文藝圖書市場,也有類似現象。什麼是好的文化文藝圖書作品?什麼是對人類的精神有益的文化文藝圖書作品?獲得大獎的作家作品,就是得到的主流社會的承認,就是充滿了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就是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神指引,帶來精神享受的文學作品,就是讓我們普通老百姓可以進書店,自覺自願陶腰包花錢購買的文學作品消費品。作家成名作品好賣了,是一件好事情。試問,哪個作家嘔心瀝血寫出文學作品,不是想發表,在市場上賣出去,讓更多的讀者閱讀,更多的傳播作家的思想,傳播作家洞察人類社會的現象,實質,進而達到作家批判現實,歌頌美好,鞭打醜惡的目的?一個真正的作家,他的寫作行為,絕對不是無病呻吟。他覺對是一個在嚴肅思考人類問題,社會問題,真善美問題,醜假惡俗問題。他的寫作,是有價值的,是負責任的,是值得肯定的,是值得欣賞的。他的文學作品得到大獎,受到社會承認,得到市場承認和認可,他的作品,大賣和特賣,有什麼不好?再說,作家也是人,他要吃喝拉撒,他要養家餬口,現在,世界和中國絕大多數作家,都不是政府來包養的,他靠寫作掙錢,靠稿費生活,他的文學作品多賣出一本書,他就多賺一些錢,他就可能過得好一點的生活,體面一些的生活,更有尊嚴的生活,所以,我認為,作家的文學作品,得到主流社會的承認,收到讀者的追捧,書好賣了,是正常的現象。我是非常期待這種現象,多多出現的。

  • 2 # 怡鵬

    作家作品應該熱賣,想想當年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竟然靠兄弟的資助去北京領取矛盾文學獎。作家不應該意味著貧窮,他們畢竟抒寫了我們的每個時代。說實在的,我們有些作家的作品拍成電視劇,拿到的報酬竟然沒有明星的多。想想中華民族浩瀚的文化古籍,有多少著名的詩詞歌賦流傳至今,豈是用金錢可以帶去,都是無價之寶。保留著文化,就是保留住了我們民族的基因。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缺少文化,文化可以強國,當然更不能缺少著名的作家。

  • 3 # 紅豆帥帥

    有利有弊吧。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這事也不例外。作家成名作品大賣,無論是對於讀者還是作家都是一把雙刃劍。

    從作家的角度來說,作品大賣不僅可以賺到錢還可以賺取人氣,這對他以後的發展來講無疑是有利的。但我們要從另一個方面考慮的話,這事也為他埋下了隱患,被網友和群眾標上“虛偽”標籤的隱患,眾所周知, 現在網路暴力不可小覷,白的都可以說成是黑的。對於作家的書熱賣,一定會有人說他是為了賺錢,即使以後做錯了一件很小的事,這事也會再被被翻出來,成為人們群起而攻之的藉口之一。當然,這對作家本身的品質也是一個考驗,如果他就此被名利榮華迷了眼,毀掉的可能就可能是他的一生。

    從讀者的角度來說,過度痴迷於一個作家的作品,可能限制自己文學素養的發展。畢竟沒有最優秀只有更優秀,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他的作品裡面肯定會有一些缺陷,所以我們應該多讀多思,而不是拘泥於喜愛一個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走廊的盡頭是衛生間還與入戶門相對,應該如何裝修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