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鼎文
-
2 # 紅色596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聽說過德布羅意這位法國物理學家,他是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192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在博士論文裡首次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並推匯出了著名的德布羅意關係式:
λ=h/p
其中h為普朗克常量,p為動量。 λ為波長,這是量子力學的重要結果,物理學家可以使用德布羅意波長,並用波動方程來解釋物質的現象。
所以光有波粒二象性,電子也有波粒二象性,其本質是物質波,這一切都反應在了德布羅意關係式中。
-
3 # 彭曉韜
可以肯定地說:
一,光子不存在。
二,光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三,電子不可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理由:
一,光是電荷產生的電場和磁場,電磁波都不是。因為在真空中不可能出現電磁感應。
二,所謂支援光具粒子性的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根本不能證明光具粒子性。因為前者無法解釋高於一定頻率的光,如X和r射線,反而不能產生光電效應。而後者無法解釋x射線為何僅與單個外層自由電子相碰撞,而不會碰撞二次或以上,更不會與內層電子和體積大得多的原子核相碰撞?!
三,電子在雲室中的運動軌跡已充分證明不具有波動性。實際上,單個電子的任何運動軌跡都不能稱作波動!
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查閱以下內容:
-
4 # 光量子宇宙
存在於空間混沌場中的所有物質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都是物質粒子受到空間混沌場中的混沌光子的撞擊,出現彎延曲折的運動跡,表現出了波動性。電子與光子也不例外,但電子與光子的波動還是有所不同的。
-
5 # 空間的奧秘
波粒二象性,是一種表象式的定義或描述,並非實質內涵或本質的反映。用華人的哲學觀,叫中庸之道。這種認識世界的方法,註定是現象性的,而非本質性的。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依據,主要是雙縫干涉,泊松亮斑,及光電效應等。因此,要進一步認識波粒二象性的本質,必須更深入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成因。之前,無人能深刻揭示本質。但是,本人經深度辨析後認為,波粒二象性僅是和稀泥的描述,真正的本質,應該是光是一種″非常有個性″的純能量(粒子),而波性與粒子性,僅是它與其它粒子或環境作用後的現象表現,而不是光子本身的特性,這一點非常重要。波粒二象性的描述卻是混淆了這一點。
電子的波粒二象性與光子的波粒二象性是不一樣的。電子就是一類具有慣性質量的粒子,否則,以往的電子在磁場中的迴轉實驗早應發現異常了。如電子是波,那如何描述自由電子的存在性?是一維波?二維波?三維波?其充滿整個宇宙?故,把電子描繪成波,是沒有理解德波羅意的猜想性本意,及由此而猜測得到的薛定諤方程的涵義。可以十分肯定地說,電子就是帶質量的粒子,但其存在方式由於環境的影響而產生″飄動"的狀態,這種″飄動"被描述為波動,但為何會產生這種波動,是電子的本質結構造成的,而且,所有質量粒子均會有這種″飄動″的現象,這是質量粒子構成的本質造成的,這一現象,在《負空間論》中有深刻的揭示。這一現象,被德布羅意巧合性地猜測成功了,但他沒揭示物質波的本質,《負空間論》對此開創性地揭示了這一現象肯後的本質。
總之,波粒二象性僅是現象描述,不是本質性的揭示。
-
6 # 黎松祥
不一樣,是光的二象性,不是光子二象性。光只能是沒有質量的電磁波,是可以分切成一份份的,象是一粒粒的,光是電磁波就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就可可發生衍射和光電現象。光不可能是粒子不可能是光子,是光子就不可能有波動性,光子有波動性就要超光速。光速在真空中速度最快,射入水中變慢,從水裡出來又的回真空,恢復真空中快速度,如果光是光子,速度慢了為什麼又會變快呢?電子的二象性是不同的,首先電子是有質量的粒子,本身具有自旋性,電子的運動是在真空中進行的,會遇到阻力,但是不同於宏觀物體的摩擦力,電子受力時由於具有慣性就會超出平衡位置,外力消失恢復平衡位置時,又會超出平衡位置,由於沒有摩擦力,就會不斷振動下去,表現出電子的波動性。宏觀物體也會出現低頻的振動但由於摩擦力的存在很快就會停止。電子本身是粒子,有質量可以在平衡位置附近無摩擦的波動,運動起來就不會超過真空中的光速。二象性和光波二象性有本質的區別。
-
7 # 淡漠乾坤
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最初是由光的行為得出的。早在牛頓的經典力學時期,雖然基本粒子還沒有被發現,但是人類對於光卻已經進行了非常細緻的研究,做了許多相關的實驗。
在這些實驗中,有的適合於用光的粒子性來解釋,如三角稜鏡折射實驗;有的則適合於用光的波動性予以解釋,如光的干涉實驗。
後來,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假設,認為所有的粒子都具有波動性。這一假設,藉助於電子雙縫實驗,得到了證實。
於是,根據量子力學,包括光子和電子在內的所有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由於電子和質子等基本粒子,都有確定的最低質量即通常所說的靜質量,因而它們的本質是粒子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於是,針對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尚存的問題是,這些粒子的波動性,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對此,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其一,是將波動性歸結為粒子內在的天然屬性;其二,是將波動性歸結為粒子的外在物理背景的不連續性。
就光子而言,情況比較特殊。如果光的本質也是粒子,也具有最小的質量和固定的半徑,則可以與其他微觀粒子一樣,其波動性要麼是其內在的天然稟性,要麼也可以感受到外部空間的不連續性所產生的擾動。
當然,如果產生波動性的原因是粒子自身的內在屬性,則即便光的本質是粒子,也會因為其與電子的巨大差異,而使得兩者具有波動性的原因是不同的。
只有光的本質是粒子,同時導致微觀粒子具有波動性的原因是它們的外在物理空間的不連續性,那麼光子才會和其他的粒子一樣,感受到空間的不連續性,從而也具有了波動性。
由於普朗克常數h的普遍存在,其物理量綱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的角動量;而透過光電效應,說明光子是充斥於空間的最小粒子的激發態。因而,光子就是由普朗克常數h定義的粒子。所以,光子的質量和半徑,都是大於零的。
至於將波動性歸結為粒子的內在屬性這一解釋,由於其導致了世界的機率性,即物質的存在形式只是物質存在機率的疊加態,從而使人類陷入了認識的困境,產生了非定域性即超距現象。因而,這種解釋是不適當的。
總之,光子和電子一樣,它們的本質都是粒子,而導致兩者具有波動性的原因,都是存在著同一個不連續的量子空間。因此,就產生波粒二象性這一點來說,光子和電子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
8 # lmhyf851
微觀粒子同時又是波,這意味著什麼?個人覺得費曼的路徑積分形式的量子力學所展示的圖象特別驚人卻又有助於理解問題的實質。這一奇異的情景大致是這樣的:每個微粒(比如某個電子)在每一時刻都“化身千萬”,每個化身粒子都無限快速地、以原粒子的某一種波動特徵去探索某一條特定的路徑,所有化身粒子以全部可能有的速度去探索全時空中的所有路徑,然後根據路徑的長短、方向、途中所遇情況以及所需時間等,每一化身粒子都返回“提交一探測報告”,所有化身粒子的所有報告彙總得出各個路徑相應的波彼此疊加干涉的結果——哪些途徑“更便於出行”以及採用哪種速度最恰當,於是實際的粒子就更傾向於實際上以那種速度走這些途徑。 上述形象的描述其實是似是而非的,必須用數學才能精確描述物理,而相關的數學還是相當困難的。 從上述的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觀點看,電子與光子具有同一性,但二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比如,具有不同的自旋、不同的電荷、不同的靜質量。
-
9 # 周達通
一致,光的波就是光在物質傳遞的影子,光的粒就是物質的質量,也就是真空粒子,這就是光子波粒的二象性的由來,這和電子波粒的二象性是一樣的。
回覆列表
如果場是瞬變粒子的場,這一切自然現象就不再是迷局,而事實上,場的確是瞬生與瞬滅的物質場!當然你不能用宏觀粒子去類比它!本博原是堅定的波派,然而高階引力場解改變了我一貫的認知!由於場物質存活時間太短,直接導致它不能被加速,也就不存在'以太風′了!基於此過去的物理實驗並不能否認場物質的存在性!關於光的波粒性解析,光現象為被激場中的被激粒子的衰變,它是個連鎖激發→衰變的場效應,由於光源頻率是變化的,被激場在感應時,複製繼承了(時間←→相位)的週期變化,即所謂的波相,然而呈象的自然只能是粒子之相,源光子在nt之前早已衰亡,而連鎖的終端是場物質粒子的態!此粒子非彼粒子,但是由於傳播的耗損,這個頻率也存在衰變(例如散射)!或加強,(例如聚光),這就是光的紅藍現象!至此,關於曲昭偉教授的堅持,大家也不可攻擊,固然他在認識上與真相有一段距離!學術之爭!不可以人身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