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不是陳坤的陳先生

    據說,歐洲的眼鏡是由義大利比薩城一個玻 璃工創制的,時間在1286年之後不久。為了 掙錢,他一直將他的製作方法秘而不宣。早 期的這種眼鏡,是將鏡片裝在可摺疊木框或金屬框裡,鏡框可以開合。配戴時夾在鼻子 上,不用時,將其摺疊,置於鏡盒裡。作於 1380年的教皇保羅畫像中,保羅所戴的正是 這種眼鏡。

    早期的眼鏡都是老花鏡,也就是遠視者所用 的凸透鏡。到16世紀中葉,才有近視者用的 凹透鏡。

    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明人繪畫《南都繁會景 物圖卷》中有觀看雜耍把戲的鬧市場面,其 中一位老者戴一副眼鏡,坐在掛有“兌換金 珠”招牌的金店門口。這副眼鏡跟保羅教皇 所戴的一樣,都是夾在鼻樑上的夾鼻鏡,既 沒有掛於耳朵上的兩條腿,也沒有用絲線聯 結、繫於腦後。

    眼鏡是西方文明的產物,也是最早傳入中國 的光學器具。從文字記載來看,眼鏡傳入中 國是在15世紀初的事。明代張寧在其著述中提到他見過的兩副眼鏡,張寧是1454年進士。與此同時,羅懋登在16世紀末著《三保太監 西洋記通俗演義》一書的第五十回寫道:永樂八年(1410年),滿剌加國王朝貢“靉靆十枚”,因此,可以說,眼鏡傳入中國已有 600年的歷史了。這些記載與《南都繁會景 物圖卷》的繪畫相互印證,表明早期歐洲的 眼鏡曾透過海路或西北地區的陸路傳入中國。

    後來歐洲的眼鏡發展為繫繩式眼鏡。20世紀 80年代,江蘇省吳縣祥裡村畢沅墓中出土了一副眼鏡,其形狀與《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所繪類似,只是在兩個裝鏡片的圓形框上 附有供繫結於腦後的絛帶,眼鏡架是一個黑 漆木框,眼鏡是水晶鏡片。但畢沅的這副眼 鏡顯然是中國自行製造的,因為當時西方的 眼鏡片都是玻璃製造的。

    早期記載中,有明代田藝蘅(生活於16、17 世紀之際)在其著作《留青日札 .靉靆》中 寫道:提學副使潮陽林公有二物,大如錢形,質薄 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雲母。每 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倍明。中用緩絹聯之,縛於 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靉靆

    也”。

    眼鏡傳入中國後,成為文人墨客作詩賦詞的 物件之一。《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1648 -1718)在其40餘歲時曾作五言詩《試眼鏡》, 其中幾行寫道:

    西洋白眼鏡,市自香山墺。

    制鏡大如錢,秋水涵雙竅。

    蔽目目轉明,能察毫末妙。

    暗窗細讀書,猶如在年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人小時候特別挑食,比如不吃青菜香菜,而長大了之後又特別喜歡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