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塵微草

    大家一定聽說過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聖人因材施教的故事。當子路和冉有向孔子問同一問題“聽說一種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嗎”時,孔子給予子路“應先徵求父親和兄長建議”的答覆,因為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給予冉有“應該立刻實行”的鼓勵,原因是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

    這個故事講的是“材質”不同相應地採取的教育方法也就應不同。同理,材質不同,為育兒制定的標準自然也應有異。所以面對題主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可以按照既定的某一標準教育孩子,但確定這一標準時必須以孩子的實際情形為依據——因材定標,方能按標施教。 比如,孩子的生理有一定的缺陷,就不應該把舞蹈家作為培育孩子的目標;孩子智力上有一定障礙,也不應把成績作為孩子發展的目標。

    第二,培育孩子應確立一個目標,但孩子不是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客觀外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隨時成長變化的生命體,所以這個培育的標尺杆和方向杆,也應隨時隨機而作出相應的調整,絕不能重蹈古人“刻舟求劍”的覆轍。

    第三,制定育兒的標準不可太過功利,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父母應明白,這個標準是為了有利於孩子自身發展的,不可將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把孩子增育成父母的替代品、理想品。

    其實,關於家長應該不應該按照某種育兒標準教育孩子的問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9名受訪者做過一次調查。

    調查顯示,53.3%的受訪者認為家長養育孩子應該遵循育兒標準,21.1%的受訪者認為不應該。受訪家長最容易在學習成績(65.4%)、興趣特長(56.0%)以及旅遊經歷和見識閱歷(49.3%)等方面設定育兒標準。

    由此可見,多數父母還是傾向於教育孩子應該遵循育兒標準的,畢竟這樣培養孩子是有的放矢,而非盲目放任的。

  • 2 # 陌165900655

    不應該。家長可以參考一些育兒經驗,但不應該生搬硬套。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一味的按照標準去教育可能不會得到最理想的狀態。現下的育兒標準通常是一些育兒專家編纂出來的,他們一般都是在自家孩子的教育上得出的結論。而教育自己孩子時,更應該的是因人而異,針對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點來教育,這樣才會有更好的結果。

  • 3 # 寧靜散人

    人和教育是最複雜的社會成員與社會活動,社會的人與社會活動當然是社會化的活動,不是機械的一成不變的活動,當然就沒有什麼絕對模式,即使有一些所謂模式 應該說是共性的東西還是應該有參考價值的!

  • 4 # 蝴蝶的狐

    我覺得在保證孩子基本三觀健康的情況下,把握大致的方向就可以,可以嘗試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但是沒必要生搬硬套死的一種教育模式。

    另外,父母自己言傳身教才是最厲害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之前,先做好自己。

    尤其注意你對孩子給予的期望,你是想讓孩子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還是想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如果是你自己,還是先做好自己,自己去做到,孩子自然也會模仿,漸漸就養成了生在骨子裡的習慣。

  • 5 # 快樂鋼琴S

    孩子是你的生命延續,孩子是你精神的寄託。在教育孩子

    l謂標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方向指示。準是旅途中的提示牌,它會告訴你有的地方不可以跨越,合為標準。有了標準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和期盼。

    去的方向不同,標準也不同。作為家長只要給孩子一個準就可以。

    人出生的時代家庭不是個人所決定,後天的命運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它就是不容易

    教育要因人而異,適時,適地,適度去誘導才能到達巔峰。

  • 6 # 早上七點半

    如果說育兒非要有一個標準的話,那我認為首先教給他正確的三觀,明是非,辯善惡,知美醜。然後順其自然,做他們各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快樂的童年,無憂無慮的少年。

    我們往往認為,自己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留下了遺憾,就希望孩子在這個時期避免同樣的事情發生,還美其名曰,讓孩子少走彎路,免得今後後悔。比如,自己當年在學校從未得過第一名,就強烈期望孩子在這點上能夠超越自己,實現自己當年的夢想。自己當年高考落榜,說什麼也得讓孩子考上大學,實現自己當初的大學夢……等等。要知道,孩子僅僅是你生命的延續,絕不是你人生的塗改液。又比如,某某家的孩子學習怎麼怎麼優秀,要求孩子也和人家一樣優秀,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絕不是生產線上一臺臺型號相同的機器。學習上只要有第一名,總得有倒數第一,只要求孩子考第一,不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

    孩子是你的感情寄託,僅僅是你主動的把自己的感情寄託到孩子身上,而孩子不但被動,還無法選擇,這對孩子很不公平。孩子不按照你規劃好的路線和你期望的方向發展,你的感情受到了傷害,你來怪孩子。痛心疾首的對孩子說,我這可是都為了你好啊。到底是為了誰好?這個邏輯本身就是錯誤的。

    在當今我們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堵上孩子的耳朵,蒙上孩子的雙眼,告訴他,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名牌大學就是你人生的唯一出路和重要途徑。於是,一個個培訓班、培訓機構,滿世界的心理專家和教育專家炮製的心靈毒雞湯,讓無數家長把孩子扔進去"溺水而亡”!是你們生硬硬把孩子趕上了那個千軍萬馬一齊擠著過的獨木橋,還有那麼多條路你們選擇視而不見。孩子們的眼界能寬嗎?眼光能長嗎?在一眼望到頭的人生裡,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在處處都插著這是坑、這是井的小旗的人生道路上前進,怎不乏味?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成長有快有慢,特點和優勢各不一樣。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們的教育應該是發現孩子的特點和長處,在他最擅長的方面去培養,才會讓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才會學有所長。唯有這樣,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是人才,我們的教育才會百花齊放,桃李滿園。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認為古代女子和現代女子哪個更漂亮?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