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學教授劉政
-
2 # 翻出歷史那一頁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句詩就是對40歲左右才上戰場的陳慶之的真實寫照,可見他的為將生涯有多風光和閃爍。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南梁在當時也算是國力雄厚的政權,且南梁開國皇帝蕭衍本身就自帶傳奇色彩,文治武功樣樣俱全,在他的光芒下,陳慶之年少時就跟在他身邊,看著君王的成長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
蕭衍稱帝之後,陳慶之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書,官職不低卻是文職,這對心中自有丘壑的陳慶之而言,簡直就是大材小用。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後來北魏朝中出現了問題,南梁意外得到北魏叛亂不成的元法僧投降,這就埋下了北魏對南梁的恨意。而此時,蕭衍封陳慶之為將,讓他接應元法僧,本是想好好利用陳慶之的文臣用處,結果卻讓陳慶之在武將之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陳慶之第次一領兵或許只是意外,而後就是實打實的指揮作戰,後來的十五年間,先後參與作戰四十多次,每一次都大勝而歸,讓人驚歎不已。誰也不敢相信,曾經的文弱儒士,竟然可以在千軍萬馬間來去自如。就連梁武帝蕭衍本人,也驚訝了。事實上,陳慶之懂得運籌帷幄之術,所用戰術靈活,做文臣早就心有不甘,一旦抓住了機會,自然不可錯過。據說陳慶之喜歡下圍棋,擅長冷靜思考,顧全大局,他的作戰經驗,離不開前半生的積累,陳慶之屬於厚積薄發的那一種。
陳慶之北伐取得一定的成功,他打仗厲害是一方面,但更大的因素是北魏精銳忙於鎮壓六鎮兵變,主帥爾朱榮勇猛無比,7000大破叛軍30萬,高歡,賀拔嶽,宇文泰這些響噹噹的人物都服服帖帖。所以,當爾朱榮平定叛亂,轉頭對付陳慶之,陳慶之很快就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