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
2 # 亦非然
艦載機起飛的時候是有最低起飛速度的,為了幫助艦載機起飛,一般航母在進行起降作業的時候,會迎風加速,提高艦載機的相對風速,幫助艦載機起飛。
-
3 # 瞎搞學教授
用幾句話來說明:
二戰大部分單螺旋槳飛機都能以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離開地面,
然而彼時的發動機動力並不能讓它們在短至200米的跑道上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時,
更不用說載彈後起飛重量達到4噸的SBD了。
所以收發飛機時航母必須高速迎風航行,為艦載機增加額外的起飛速度(機翼升力)。
一旦航母速度慢了,或者風停了,那SBD就達不到必要的起飛速度,於是一頭栽下去……
不需要很深奧地講解空氣動力學理論,這問題其實很簡單。
假設您身處於一個交通工具之內,無論是城市裡低速的公交車裡,還是飛速行駛的高鐵復興號上。甚至是在民航客機的機艙裡。因為您接受了它的承載,所以您也同樣獲得了相同方向前進的速度。
無論是每小時20/320/920.公里的速度,您也一樣具有同等的速度。因為您正身處於正在執行的車廂或者機艙裡,所以跟車身、機身是相對平衡靜止的。而相對於靜止的地面,您跟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正在一同前進。所以也具有同樣的時速。這才是關鍵。
而正準備在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的飛機✈️,就如同身處艦上的戰鬥人員一樣,雖然沒有用翅膀在飛翔,但是它也具有眼下航空母艦正在行駛的時速。是行駛的母艦給予它的。
任何一架飛機起飛,都需要一條長長的上千米的跑道來逐步加速,(大型機場的跑道長度可達三千多米,)達到飛機需要的升力必須速度時,飛機就可以透過調節尾翼,將機頭抬起,順利起飛翱翔。
航母比起機場來,它的劣勢在於,它只有那又短又窄的二百多米的滑行道極限。而它的優勢則是~這又短又窄的所謂(跑道),自己也可以以近50公里左右的速度前行!
話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我說的了。航空母艦在飛機起飛前,必須先(迎風)高速行駛,讓飛機在靜止時,就有了一個很好的迎風初速的具備,這是地面機場無法做到的。
正常情況下,母艦以30節的速度迎風航行,戰機再由彈射器爆發式的牽引,發動機推力全力開足,三項條件的迭加,戰機可以在轉瞬間得到了最起碼的起飛速度,隨之產生了升力、舵效,才能夠保證在甲板上順利起飛。
至於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的航空母艦和艦載機,則完全要落後得多,但是基本物理意義上的要求是一樣的。只不過當時航空母艦上沒有蒸汽彈射器,但是起飛總重僅僅三噸左右的螺旋槳飛機起飛初速要求也小得多。
只能讓那些三萬噸級的航空母艦拼命迎風航行,然後飛機油門升至最大,移開輪擋,(哥德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