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川木子
-
2 # 辰州觀海
【1】
華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已經一百多年了,但是很多人的內心深處卻依舊沒有革除一些落後的思想。
要知道,作為一個律師,怎麼說也得本科畢業,也要接受很多新思想的洗禮,但這個律師的表述讓我吃驚。
這是一個現代人說的話麼?
更何況,還是一個生活在2018年的律師?
【2】
說起古代社會,元朝的一首小令說的明白: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在古代社會,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在貴族眼裡不如草芥,皇帝也壓根不把老百姓的性命當回事兒。
不論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不論是唐太宗還是宋太祖,這些帝王眼裡,所在意的,其實也只有自家的富貴,而天下人,則不過是皇帝家裡的私產罷了。
所以,這是一種什麼心態?
一種典型的奴隸主心態。
而期盼明君,其實就是期盼一個有自覺性的君王一樣,本來就是不著邊際的事情。
【3】
因此,最起碼我作為一個現代人,是堅決不認為古代存在什麼偉大的帝王的。
是古代帝王,就是充滿罪惡的,只不過帝王之家的罪惡程度,是多和少的區別而已。
我認為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漢高祖劉邦像 明太祖朱元璋像
我們都知道,一般而言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有個習慣就是大殺功臣,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從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一直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殺功臣是一些開國皇帝的無奈之舉。一方面,國家剛剛建立,還不穩定,而眾多的開國大將一般都手握重權,皇帝並不能完全掌控局面,因此,殺之了事。另一方面,開國重臣一般都有很高的威信,君主擔心自己死後兒孫對付不了這些臣子,為了後代的穩定安寧只有把隱患抹殺。 光武帝劉秀
但是,也不是絕對的,也有一些開國帝王並不對功臣大開殺戒。如趙匡胤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巧妙奪權,省去了腥風血雨。還有就是我所提到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了,劉秀是西漢皇室後裔,不過到他們這一代已經和平民無異。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天下大亂。劉秀趁機崛起,像小說主角一樣,劉秀遇到各種不可思議的機遇,最終統一天下。統一之後,劉秀並不想先祖劉邦一樣,大殺功臣,反而厚待功臣,封賞雲臺二十八將。可謂的形兼備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