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荒誕書房
-
2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古詩詞翻譯成白話文為什麼會變得平淡無奇?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翻譯古典詩詞,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它既要達意,又要傳神。
2:既忌曲解,更不能庸俗化。
3:既要保持原詩風格,又要顯示譯者的文采。
4:不但要對詩人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風貌有所瞭解,更要對詩人的身世,思想,創作意圖等等有全面的研究,才能將原詩正確的,順暢地翻譯出來。
5:有的翻譯出來的古典詩詞,或者簡單草率,失去了原作的神韻。或者任意添油加醋,變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6:兌多了水會失去酒的醇味,過份的塗脂抹粉反而醜化了自然的美好。
因此,有人認為詩不能翻譯,甚至反對翻譯。但是,有些人在初讀古詩詞時,卻又常常苦於讀不太懂,偶然看到有註釋,也因註釋的雞零狗碎而興味索然,何況有的註釋只煩瑣的引用古書,無助於對詩詞的理解。有的把可以看懂的詞語作了註釋,而看不懂的詞或典故反倒沒有註釋。這時,有的人又希望用口語直接了當地翻譯古典詩詞。所以就出現瞭如題主提出的問題。
那麼,究竟能不能將古典詩詞翻譯成既要保持原詩風格,又要顯示翻譯者文采,還要讓讀者讀起來郎郎上口,看起來一目瞭然的作品來,看來還得是任重道遠,只有是靠諸君不懈之努力了。
但就我個人認為,古詩詞就不必要翻譯成白話文了,讓喜歡它的人去努力的弄懂它,並將它傳承下去,讓它永遠成為中華文化上的一顆明珠!
為什麼古詩詞被翻譯成現代文反而變得平淡無奇了?這個問題曾經也困擾過我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要想理解也很簡單,古詩詞有嚴謹的格律,韻腳,這些有要求的格律和韻腳都是古人在創作中慢慢摸索和總結出來的。
使用韻腳和格律的一方面需求就是讓詩詞可以更好流傳起來,而另一方面,韻腳和格律的使用,可以讓口水話看起來更美。
也可以這樣理解,古人認為沒有格律和韻腳的詩詞引起來讓人覺得平淡無奇,沒有新意,所以發明了一系列嚴格的體系,有了那些格律,所以詩詞看起來讀起來擁有一種抑揚頓挫的美。但是到了今天人們又把它翻譯成白話,豈不是又違背了當初古詩詞出現的初衷了嗎?
當然,有的古詩詞也沒有嚴格的韻腳和格律,但是古人在寫詩詞的時候都很注重煉字,就像那首“僧敲月下門”和“僧推月下門”中推敲的來歷一樣,一字之差,給人的感覺可謂天差地別。
還有一點就是,今人翻譯的意境達不到古人寫詩時候的意境。
其實古詩有古詩的美,現代詩歌也有她獨特的魅力,我們不必要非得糾結於哪個好哪個不好,也不用非得貼上個標籤,喜歡就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