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歸家的蝸牛
-
2 # 米衣草
我覺得我父母對我的愛不純粹。覺得自己一直是按照他們規劃好的路走。讀書的年代考得不好會被各種奚落責備,大學選專業沒選他們認為好的專業被唸叨了四年,畢業後到私企做事天天被催得去考事業單位,結婚沒嫁得讓他們如意,也家庭矛盾不斷。我曾經有很多次想質問他們:“如果我不夠優秀就不配做你們的孩子嗎?”
不排除有很多父母對孩子愛得純粹,但我覺得很多父母的愛裡都藏著私心。
1、讓孩子代替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
許多父母年青的時候有的夢想沒有實現,所以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少年的你》的中學霸魏萊家境富裕,成績優良,但是卻以校園霸凌的方式害死同學,後來她向陳念求饒是因為害怕上不了清華,因為她復讀的緣故,她爸爸已經一年沒有和她說話了。所以考清華不是她的意願,是她夫妻的夢想。最後,造成了家庭悲劇。
在印度電影《傻大鬧Bora塢》裡,教授的兒子也因為自己無法完成父親的要求而自殺。
2、把孩子當成攀比的工具
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會讓父母驕傲,所以他們攀比孩子的成績,攀比工作,攀比嫁娶。如果孩子一事無成,會讓他們覺得抬不起頭來,沒有面子,所以一些無法如期畢業的大學生選擇流浪,是害怕回去讓父母失去面子。
3、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情感寄託
在明星裡,朱雨辰的母親是一朵奇葩,她很愛兒子。每天凌晨4點起來幫兒子熬梨汁,堅持了十多年;兒子在北京工作,她一個人搬到北京陪著;
每天都把食物塞滿了兒子的冰箱,拍戲的日子都全程跟著......包括兒子的女朋友她不滿意就會生氣,以至於她的兒子女兒都大齡未婚。她說:“我沒有自我,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因為她單身,所以孩子成了她全部的情感寄託,她的愛是一種自私的愛。
無論父母愛我是否純粹,我愛父母是純粹的,感恩他們的撫育與教導。
現實社會中,父母對子女而言,並不僅僅只是純粹的愛這麼簡單。作為一個家庭單元的重要維繫紐帶,父母是一種精神支柱和象徵,她們聚攏一大家子的方方面面、消解緩和生活中的各種小摩擦與不和諧,努力讓這個大家庭越過越好。所謂“幸福的家庭大致幸福度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版本”,這裡面就體現出父母對於家庭幸福走向的影響力和把控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父母子女之間也好,愛需要相互的付出和感恩,在為家庭子女付出方面,父母親做的永遠比子女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