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慕琪星期八的25點
-
2 # 中年大叔阿木
先要來界定什麼是真陪伴:身體,情感和意識都在場的人際互動。就是人整個的身心在場,身體會好受對方,情感會隨對方流動,意識想法和對方同步。眼裡有人,心中有情。反之就是偽陪伴吧。
教育肯定是需要有愛的存在的,因為教育是一場人與人,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相遇,沒有情感的人際互動是不可想象的。
當然,關於“愛”如何界定也是需要澄清的,這涉及到對師生關係的理解:從人格獨立和生命尊嚴角度出發,師生間的愛就應該是平等的;從學生與教師的社會身份上講,這種愛就是上對下的慈愛了。並且這個身份的差別裡除了愛還有著另一層含義,就是管教規範了。
沒有愛不行,只有愛沒有管也不行。
謝謝邀請:陪伴是沒有任何功利的,有功利的陪伴都是傷害。孩子為什麼會逆反,親子之間溝通的困惑,這一切都是家長太愛孩子了,但又太不會愛孩子了,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有要求的,陪伴也是有標準的。曾有一位媽媽向老師求助,孩子已經有兩週的時間不上學了,媽媽為了孩子操碎了心,給孩子說了很多的好話,孩子就是不為所動,透過老師的引導,明白媽媽是一位單親媽媽,媽媽為了孩子,任勞任怨,再苦再累的工作,沒有喊過一聲累,但是媽媽的付出換來了孩子的逆反。孩子的物質需求,媽媽從不吝嗇,不管有多難,都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心靈的需求,媽媽感覺非常的迷茫,對孩子的陪伴,媽媽總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出現,媽媽關注的只是孩子作業的質量,孩子的作業做完,媽媽的陪伴也就結束了,但是媽媽總會對孩子說:“孩子呀,只要你開心了,媽媽就開心了!”媽媽把自己的開心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本身對媽媽有恐懼,再承受著媽媽的心情,孩子的內心承受不了媽媽的壓力,最後孩子與媽媽的隔閡越來越寬,媽媽雖說陪伴著孩子,孩子感覺到的不是愛,而是傷害。媽媽在埋怨孩子的時候,總希望孩子要有個好心情,卻沒有想過自己要先有好心情,沒有好心情的陪伴,都是孩子看不到的傷害。我又給家人們分享瞭如何才能陪伴好孩子,陪伴孩子,自身得有好心情,如果自己心情不好,付出再多,孩子也感覺不到愛,陪伴就是沒有價值的。我又給家人們分享了只有接納自己的缺陷,從缺陷中找到美的感覺,我們的心情一定是最好的,有了好心情,就一定能給予孩子美好的感覺,只有心情好的父母,一定能陪伴出好的孩子。就像賞識老爸說的一樣:“好心情,好孩子;好孩子,好心情。”只有自己好,孩子一定是好。
對孩子的陪伴僅有愛不夠,更要有智慧的愛,沒有智慧的愛,對孩子的陪伴都是傷害。有了智慧的愛,哪怕我們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能感覺到我們的存在,我們的愛,孩子一定會感覺到的,陪伴也就有了價值。
對孩子愛的陪伴,就是隻問付出,不求回報的陪伴,不求回報的愛才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