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節,在潮汕各地的市場上,又見到店鋪裡擺賣出粽黃色晶瑩潤滑的梔粿。剛蒸好的梔粿冒著一股淡淡的皀香,晶瑩潤滑,很惹人喜愛。潮汕地區有句俗話,叫端午節食粽,這個粽不是粽子,而是梔粽,梔粽就是梔粿。梔粿是潮汕地區傳統的應節食物,只有端午的時候才有人賣,可以說是時令食物。
市場上兜賣的這種的梔粿,是以糯米為原料,浸漬後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漿,配以蘇打粉,加入濃茶水,與粿漿搓勻,盛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用爐火蒸熟的柔韌粿品。人們買回家後,由於糯米本身的粘性,吃梔粿時不能用刀切,只能用細繩去割開,割成一小片一小片,再用輾粉的白砂糖蘸著食。入口時,甜潤爽口,涼喉解渴。
梔粿形似年糕,是潮汕特有的一種時令糕點。小的時候,大都家裡有柴火灶,大人都會自己動手做梔粿,坐在灶門前給奶奶添柴燒火,聽著燒柴聲、水沸聲,是兒時最幸福的時刻。梔粿那種苦中帶甜、有種淡淡青草香的味道,小時候吃不慣,長大以後,數 十年來一直魂牽夢繫,然而,一年只有端午時節這幾天才能嚐到。過去梔粿的製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漬後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漿,然後再將梔子搗碎後浸泡去渣,將梔子汁滲入蒲姜鹼液,再滲入磨好的糯米粉漿中,攪勻後倒入鋪好裸布的蒸籠蒸熟。製成的梔粿微帶棕黃色,吃起來有點苦香。梔子是藥食兩用中藥,具有護肝、利膽、鎮靜、止血、消腫、清熱、瀉火、涼血等作用。潮汕農曆五月是一個溼熱的季節,用梔子製作而成的梔粿便有了清熱祛瘀助消化這麼一個功效,五月節端午吃梔粿,再適合不過了。
如今,家家戶戶都住上了高樓,別說家裡早沒了柴火灶,即使要找個大鼎,找個蒸籠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品嚐真正用梔子汁製成的梔粿,即使想自己動手,恐怕也難上加難。市場販售的梔粿,都是用茶水和鹼水代替黃梔汁和埔姜灰水製成的,只是形似味似,留下的,只有扯著紗線,來回切割的記憶。
端午時節,在潮汕各地的市場上,又見到店鋪裡擺賣出粽黃色晶瑩潤滑的梔粿。剛蒸好的梔粿冒著一股淡淡的皀香,晶瑩潤滑,很惹人喜愛。潮汕地區有句俗話,叫端午節食粽,這個粽不是粽子,而是梔粽,梔粽就是梔粿。梔粿是潮汕地區傳統的應節食物,只有端午的時候才有人賣,可以說是時令食物。
市場上兜賣的這種的梔粿,是以糯米為原料,浸漬後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漿,配以蘇打粉,加入濃茶水,與粿漿搓勻,盛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用爐火蒸熟的柔韌粿品。人們買回家後,由於糯米本身的粘性,吃梔粿時不能用刀切,只能用細繩去割開,割成一小片一小片,再用輾粉的白砂糖蘸著食。入口時,甜潤爽口,涼喉解渴。
梔粿形似年糕,是潮汕特有的一種時令糕點。小的時候,大都家裡有柴火灶,大人都會自己動手做梔粿,坐在灶門前給奶奶添柴燒火,聽著燒柴聲、水沸聲,是兒時最幸福的時刻。梔粿那種苦中帶甜、有種淡淡青草香的味道,小時候吃不慣,長大以後,數 十年來一直魂牽夢繫,然而,一年只有端午時節這幾天才能嚐到。過去梔粿的製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漬後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漿,然後再將梔子搗碎後浸泡去渣,將梔子汁滲入蒲姜鹼液,再滲入磨好的糯米粉漿中,攪勻後倒入鋪好裸布的蒸籠蒸熟。製成的梔粿微帶棕黃色,吃起來有點苦香。梔子是藥食兩用中藥,具有護肝、利膽、鎮靜、止血、消腫、清熱、瀉火、涼血等作用。潮汕農曆五月是一個溼熱的季節,用梔子製作而成的梔粿便有了清熱祛瘀助消化這麼一個功效,五月節端午吃梔粿,再適合不過了。
如今,家家戶戶都住上了高樓,別說家裡早沒了柴火灶,即使要找個大鼎,找個蒸籠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品嚐真正用梔子汁製成的梔粿,即使想自己動手,恐怕也難上加難。市場販售的梔粿,都是用茶水和鹼水代替黃梔汁和埔姜灰水製成的,只是形似味似,留下的,只有扯著紗線,來回切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