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了這個新聞,澎湃新聞的《“網貸者”之死:25歲理工碩士旅店自縊始末》可以說相當完整而又詳細地回溯了這個悲劇事件的發生過程:從理工碩士的家境、到理工碩士的性格、到其就職求職之路,乃至最後生命的戛然而止。看完報道,似乎悲劇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網貸”,網路輿論也普遍這樣讀解,但我覺得不然,我認為更根本的原因在於職場挫敗,而這其中也觸及了高學歷的另一面。
從這幾段話,羅振宇的第一份職業無疑是不盡如人意的:忙和累、跟專業不對口、掙錢少,尤其是“比一個部門的本科生高17塊錢”。也正是源於對第一份職業的不滿,羅振宇辭職由此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無所事事、無所歸依、網貸、遭遇逼債、面子和自尊,前途日益渺茫,最後一了百了。
從這個不歸路能看出點什麼呢?那就是,理想是個奢侈品,有理想是好的,但總拿理想來比照指導現實未免過於虛妄。尤其是:你出身貧寒,缺乏足夠的支援資源來讓你不斷進行人生試錯,連自己的生存尚難以為繼的條件下。
高學歷可以給人帶來很多益處,但它的負面作用也不可小覷:它很容易會讓人滋生出一種不切實際的高期望:比如匹配高學歷的職業應該是體面地、專業對口的、輕鬆拿高薪的,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和理想標準來應對真實的現實,那自然很容易生出人生的幻滅感,我覺得自殺者羅振宇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不排除高學歷的確有的時候能帶來光環效應,但它真實的常態往往是黯淡無光的,尤其是研究生大幅擴招的當下。碩士博士學位很多時候已經不意味著什麼。我經常對前來諮詢我考研的學生說:如果你對學術沒興趣,畢業就能很好就業,那就不需要考研。同一份職業,本科生起步、研究生和博士生起步,心態和姿態會有很大不同,前者是可以低到塵埃裡的,後者很多時候是飄在雲端的,低到塵埃裡更容易開出花來。
最後只想說:人生不易,先放低姿態求生存,生存過後,才是理想。
剛剛看完了這個新聞,澎湃新聞的《“網貸者”之死:25歲理工碩士旅店自縊始末》可以說相當完整而又詳細地回溯了這個悲劇事件的發生過程:從理工碩士的家境、到理工碩士的性格、到其就職求職之路,乃至最後生命的戛然而止。看完報道,似乎悲劇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網貸”,網路輿論也普遍這樣讀解,但我覺得不然,我認為更根本的原因在於職場挫敗,而這其中也觸及了高學歷的另一面。
前同事陳曉勇在專案部見到羅正宇,羅說起自己經常加班,晚上整理資料到很晚,白天又要到工地上做測量,工作和他所學專業關係也不大。2016年11月,羅正宇突然跟父親說,他想辭職不幹了,父子在電話裡說了四十多分鐘,羅立軍不停地勸兒子。幾天過後,他和弟弟專門請假到杭州勸,還是沒有用,羅正宇堅持要辭職,“他說,就像沒上過這六年大學,到武漢學(計算機)程式設計,重新學一門手藝”。 2016年12月,羅正宇在大學好友群裡抱怨:工地工作環境差,一個月工資才五千多塊錢,比他一個部門的本科生高17塊錢。他打算年後辭職,回武漢報計算機程式設計培訓班,轉行計算機軟體開發,或搞智慧交通,還稱自己在看計算機二級等級考試教程。從這幾段話,羅振宇的第一份職業無疑是不盡如人意的:忙和累、跟專業不對口、掙錢少,尤其是“比一個部門的本科生高17塊錢”。也正是源於對第一份職業的不滿,羅振宇辭職由此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無所事事、無所歸依、網貸、遭遇逼債、面子和自尊,前途日益渺茫,最後一了百了。
從這個不歸路能看出點什麼呢?那就是,理想是個奢侈品,有理想是好的,但總拿理想來比照指導現實未免過於虛妄。尤其是:你出身貧寒,缺乏足夠的支援資源來讓你不斷進行人生試錯,連自己的生存尚難以為繼的條件下。
高學歷可以給人帶來很多益處,但它的負面作用也不可小覷:它很容易會讓人滋生出一種不切實際的高期望:比如匹配高學歷的職業應該是體面地、專業對口的、輕鬆拿高薪的,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和理想標準來應對真實的現實,那自然很容易生出人生的幻滅感,我覺得自殺者羅振宇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不排除高學歷的確有的時候能帶來光環效應,但它真實的常態往往是黯淡無光的,尤其是研究生大幅擴招的當下。碩士博士學位很多時候已經不意味著什麼。我經常對前來諮詢我考研的學生說:如果你對學術沒興趣,畢業就能很好就業,那就不需要考研。同一份職業,本科生起步、研究生和博士生起步,心態和姿態會有很大不同,前者是可以低到塵埃裡的,後者很多時候是飄在雲端的,低到塵埃裡更容易開出花來。
最後只想說:人生不易,先放低姿態求生存,生存過後,才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