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越野周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華夏文明的傳承者,被後人譽為萬世師表。

    孔子最崇拜的人是周公,孔子最想的就是讓社會回到周朝。

    周禮是借鑑了夏商之禮而成。

    很多人認為儒家比較久遠,周禮跟老百姓無關。可是宗族制度是深入華人骨髓的。所謂五服制度,就是華夏民族區分親屬關係,劃分血統的標準。西方就完全沒有這種制度劃分。在西方姐姐妹妹都是sister,叔父,伯父,舅舅父,姨父都是uncle。姑母,舅母,姨母,伯母都是aunt。

    華人被稱為漢人,其緣由也是秦滅漢興,東西兩漢的強大和文化給華夏民族打上了了大漢的標籤。漢武帝封狼居胥,打敗匈奴,讓漢人威名遠揚。即使漢末三國時期,群雄混戰,外族都難以窺伺中原。隨便一個將領都打的他們落花流水。除了武功,這裡面還有深刻的民族內涵。

    從劉邦用天子的身份祭奠孔子,漢武帝獨尊儒術,一直到清末都是儒家文化主導華夏大地。讓漢人和儒家密不可分,可以說漢族的標誌就是儒家文化。

    近代很多人急功近利,唯武力論,唯經濟論,從而來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實際大多數人對儒家都是一無所知。對儒家思想的產生髮展變化不瞭解,對漢儒,宋儒,明儒的區別瞭解有限。經常用斷章取義的話來攻擊儒家,用一知半解的瞭解來否定,為了否定而否定。所以導致儒家幾乎滅亡。

  • 2 # 朱八戒CC

    儒家發展的鼎盛時期,孔子留下的大成殿,如何險些終結了儒家?這種提問自相矛盾,疑點多多。孔子在生寒酸至極,他的思想並未受到諸候的重視,哪有儒家發展的鼎盛時期,哪有孔子留下的大成殿。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魯哀公為他修建了一所孔廟,收藏著一些儒家的典籍。

    儒家發展的鼎盛時期,是西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文化因推升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文化,而得到了最高的地位。那個時期的孔廟也只是擴大了規模,還沒有大成殿這個名稱,為何險些終結了儒家的說法又怎麼能成立?

    帶著這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提問,我只好求助百度,尋找答案。在百度上的尋找卻是另一個版本,更令人覺得是一頭的霧水。孔子在生與魯國國君共同組織各方人士的捐款,修建了一座大成殿,作為儒家的核心勝地,孔子之後就由他的後人看守。後來的秦朝滅亡,大成殿的儒家經典,管理人員都以為安好無事,沒有在意。可是到西漢時期,這些典籍卻不知安放何處。此時的儒家學者只好憑著以往的背誦回憶進行修編,所以與原始資料有著很大的衝突。這種說法能否成立,只好有求於網友來討論。

    綜合上面所述,提問官的提問不能成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唐代詩人韓偓的《草書屏風》?有人說這首詩是作者的驚訝之作,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