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子當強

    古時封建社會,老人長輩去世,子女守孝三年,一切娛樂取消不可辦,不可以走親訪友,如今時比不同,如果在街上見了左鄰右舍的鄰居鄉親問個好,沒啥的,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如果老人去世後,子女守孝三年,這其間是不應走親訪友的,主要原因是有孝在身,怕親朋好友忌諱,如果親友家有事,你可以先電話問一下,他們忌諱你登門嗎,如果不忌諱,你大可放心的去,如果忌諱就不要去,禮到心意到,過年過節的可以用電話給親朋好友拜個年問候一下,表達下也是可以的嗎

  • 2 # 小壯壯最可愛

    遵從風俗但也可處事從急

    一般遵從當地的風俗,不給別人問好,不亂串門子。從歷史上就有老人去世,守孝三年的說法,這是對去世老人的尊重和懷念,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過年時,不貼門聯,外人,也不去拜年,三年之後,迴歸正常,但很多地方,守孝一年,很普遍,還有的燒頭七紙,也簡化了,而是出殯當天從墳地回來,在家待一小時,再回去把其他次的紙,分成份一起燒了,這樣一次性燒完頭七紙的做法,也慢慢興起來了。流傳下來的習俗,不是全無道理,去世老人子女,如果短時間向人問好,串門,會被認為不懂事,給別人帶來晦氣,尤其在農村,是很忌諱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都在變,守孝的時間普遍縮短了,燒紙的方式也在變,尤其清明節,十月一,忌日,在外工作的兒女,採取十字路口大道旁遙燒的形式增多了,無論什麼形式,都是心中對老人的敬仰,懷念和感恩的心。尊從習俗,對兒女本身也許是一種心理失衡的調整,但在實際生活中,大都根據自己的情況,處事從急,不一定非得墨守,只要盡孝了,在天老人也不會計較,而且希望兒女生活辛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少年的你》獲得金像獎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