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娛樂驛站
-
2 # 張芮恩Raymix
在越來越多地方聽到AI作曲這個概念,先了解一下AI作曲是什麼。
AI作曲,本質上是人工智慧基於大資料進行深度學習,“總結”出來的東西。就像聽歌聽多了,似乎就可以從中摸索出一點門道,旋律線一般是這麼走,歌詞一般是那麼填。
可是我們人是怎麼作曲的?我們是完全從聽歌學到的東西來作曲嗎?不是,我們會代入自己的情感,然後用自己的審美進行過濾篩選,然後這首歌就形成了強烈的個人風格。請問AI作曲把每個獨特的風格雜糅在一起之後,按照套路創作出來的東西,能夠多出彩,能如何打動人?要知道,音樂最後的終端消費者是人,人的很多東西不是幾個調引數搗鼓出的套路能總結的。
我們可以相信,在AI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強大的未來,就算大多數可替代性高的職業都被AI取代、甚至一些創造性的職業(比如媒體等)也面臨諸多挑戰時,藝術創作者也和人工智慧科學家一樣會走到最後。人工智慧科學家負責讓解放人類、讓人類變得更輕鬆,藝術創作者負責解釋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留下人類那些無法“總結”的痕跡。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未來,AI能很好的輔助人類進行音樂創作。比如各種場景下的多重押韻、交響樂裡不同聲部的對位法等各種計算量很大、曾經比較依賴靈感的東西,能為音樂創作者節省很多時間精力,專注於發現那些需要人類情感以及經歷代入的工作。AI作曲只能是AI輔助人類作曲,而不是AI取代人類作曲。
-
3 # 美論有版權音樂
以前專心選擇了三個行業
1,漫畫,設計
3,H5開發製作
目前來看,美圖有了AI動漫功能,拍照就出漫畫。AI音樂作曲也有能搞出東西的程式了。H5開發也是陸續都有了模板,程式塊。
結論是,終將被取代一部分人力。看裁員就可以看出來了。好在80後,90後這些年開始流行復古了。說明這二三十年還能混口飯吃。
-
4 # 曲投投1
加入曲投投,共享音樂版權收益在網際網路技術和資本的雙重驅動下,音樂產業正在加快向跨界、融合、多元的商業模式轉變,單純的版權爭奪已經無法滿足競爭需要,企業紛紛試水“音樂+藝人經濟”複合型粉絲經濟模式、“音樂+旅遊”文化融合模式、“音樂+網際網路”線上演出直播等商業模式。今後數字音樂市場還將在O2O演藝、直播、數字發行、周邊產品、音樂電商等領域出現更多創新模式,這些商業模式對於海外音樂機構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由此也會吸引更多的海外資本進駐中國市場。
回覆列表
AI畢竟是智慧機器,沒有被人們賦予情感的音樂只能曇花一現。目前來看,這些歌曲只是一時的興起,並未像經典老歌那樣有人們的生活點滴和人們的情感在裡面,更別提什麼經典傳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