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愛文化

    王陽明不但是哲學家、文藝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教育家,他貴州修文龍場悟道,同時傳播文化,並將他的教育經驗作了總結: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這些經驗有著永久意義,對當代教育們有很多的啟示。

  • 2 # 程燁

    中華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言、立功的響噹噹人物沒有幾個,王陽明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我們熟知的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便是出自他口。這樣一位人物,被貶貴州龍場後也未氣餒,一直潛心悟道。“教條示龍場褚生”正是此時所寫。

    在這篇文章中,陽明以四事告知諸位跟隨學子怎樣做人做事。第一就是要立志。不立志,則如無舵之舟,不能到達彼岸。立志就是要為善、為君子。第二就是要勤學,要以勤奮謙抑為上。第三要改過,大賢之人都有過,他們都會篤志改之。第四要責善,為人處世當以我為善開始,方能對他人他事行善。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此篇文章核心內容。說實話,當下很多年輕人第一條立志就很難做到。我也沒做到立志。我們依然記得小時候小朋友們都立志想做這個做那個,但如今的我們是在幹什麼呢?大部分人都是掙著工資,養家餬口,柴米油鹽,買一輛車,買一套房子。這應該是後浪的真實寫照。為了這些目標,熬夜加班,哪談什麼立志。能在一城市安家便是幸福的。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後浪來說,立志何其難!但並非就說我們這代人無所志向,我們一直都在嚮往著追求著我們所認為的、可接受的幸福生活。

    我個人覺得立志之前還應修的功課是練心氣。心和氣是不可拆的,心浮則氣浮,氣散則心散。我們練心氣就是要讓自己內心能夠做到靜,能夠抵制住誘惑,能夠專一致知。如何練心氣?最簡單也是最艱難的方法就是寫日記,通過寫日記來檢修內心,明其精神。審視自己的內心,方能做到立志。

  • 3 # 契威格

    王陽明之所以提出這些“教條”,諸生之所以聽這些教條,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成事”,這些教條,就是王陽明實踐和智慧的結晶,是成事的“方法”。

    一,立志

    二,勤學

    三,改過

    四,責善

    拿走路舉例:去一個地方,就是我們要成的事。確定地方在哪兒,就是立志;我們不知道路怎麼走,要找出這條路,從不知到知道這是個學習的過程,要學有所成就得謙虛勤奮,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查閱很多地圖;學習之後要實踐,實踐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發現些錯誤,像某條路在修,或某條路改道,所以這是個糾正的過程;地圖是延遲的是死的,到了一個小村落,一條地圖上沒有標註的路,我們就得問當地的人,或熟悉這段路的人,我們要跟人建立聯絡,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到達目的地,而“責善”就是一種最好的跟人交往的方法,別人的錯誤要委婉指出,便於被接受,共同找出正確的方法,別人指責自己的時候,要謙虛冷靜,不要因為衝動錯失改正錯誤的機會。如果做到這些,就能最有效地到達目的地。

    以上只是個人理解,有錯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 4 # 遁世迷糊人

    四事相規,一是立志、二是勤學、三是改過、四是責善。

    立志,是正心、誠身的開始。《大學》裡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做事如果心不在焉,那是沒立志,立志首在擇志。選擇志向隨時是順應天性,但是不是說直來直去不注意方式方法的盲目作為。得依照現實做出相應的機變,如果堅持所謂的“善行”卻是眾叛親離、天怒人怨,那還是省省吧!如果做了所謂的“壞事”卻能眾聚親和、天人和合,那麼還是可以做的。選擇注重的是和初心相應和的結果,所以追求的是好心辦好事,應當格外小心好心辦壞事。當然如果用規矩之外的手段,如果可以辦好事情,又何必拘泥於規矩!但是千萬不要壞心故意壞事。

    勤學是“精一”的關鍵。一件事,如果靜下心來想,頭頭是道;臨到行動時卻錯漏百出,惶惶不安。這是格物功夫沒有做到位,即事理未有格盡,這樣就還需要在事情的行進中磨礪自己的格物功夫,以期望做成事。而這需要勤學的心意,以使自己對於事理的認知更加精純、通透。

    改過就是行善去惡裡的去惡!是使心靈澄明通透的一個關鍵。改過如拂鏡,慎獨自誠明;明鏡本來就是通明的東西,不需要時時勤拂拭,君子獨處因為害怕獨處中變現出不好的事情,即是獨處也是克己慎行,堅守誠意展現出來的就是慎重,而因為慎重君子也會滿意於自己的誠意功夫越發精純,如此直到內外如一。而小人在獨處的時候,會因為沒人監督而展現出肆意妄為,但是就你一個人在,前後若是有變化的話,鐵定與你脫不開干係!如此因為獨處就以為可以肆意妄為,不過自欺欺人罷了。改過需要勇氣,但更需要自律。哪怕慎獨君子也有可能因為認知上的不完整,導致行動中出現偏差,就像鏡子自己不會產生灰塵,但是鏡子難免沾染灰塵,當你意識到鏡子沾染灰塵不再清晰的時候,就該擦一擦了。

    責善,說白了就是互相監督、互相督促。人心不可能盡然依靠自律,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監督、督促。互相促進,也可以說是為友之道。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和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同阿諛奉承、心口不一、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王陽明的責善,就是讓大家做各自的益友。

    其實說白了,諸生如果做到這四點,王陽明在與不在,諸學子都能成為一個不錯的人。其實該說與諸生的東西,龍場時都說了,如果以這個為準確實先生在與不在都一樣,也難怪最後臨終的“此心光明”之語。

  • 5 # 巫山滄海桑田

    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從4個方面殷勤教訓,首先要立志,志不力則一切無從談起。既立志則必須勤學。又需改過,因為人都有過,其善在於能改,能改過則會不斷趨於完善,而日有進步。最後要努力使自己盡善盡美。下附原文。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學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遊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裡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

    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將人不信我,且無贖於前過,反懷羞澀凝沮,而甘心於汙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

    責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底,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於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於道未有所得,其學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於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於過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於犯,而婉不至於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

  • 6 # 驛客

    頓悟

    經常讀到或寫文章用到‘頓悟’這個詞。恰恰沒有想到我也能夠“頓悟”。 前幾天,和往常一樣晚飯後,在生態園外的黃河大堤溜彎。這一天,溫度適宜,時間尚早,就往遠處多走了幾裡。這一走,走出了問題。

    平時經常來回行走的道路,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今天怎麼了?突然感到路兩旁成行的垂柳那麼整齊劃一,從樹冠與樹冠之間仰望,只能看到一線天;樹的垂枝婀娜多姿,隨風輕擺,使這條路形成了綠色長廊。因是防洪堤路專用,車輛和行人極少。空曠、幽靜,多了幾分神祕。立夏剛過,還沒有蟬鳴,黃昏來臨,鳥兒也已歸宿。由此營造出恬靜的氛圍。

    我說的問題出現了,不是外部環境有問題,而是我的感受出了問題。 腦海浮現一條深長的隧道,萬籟俱寂,時而另一個我在向縱深走去,時而另一個我從縱深向我走來。想不出要問什麼,也想不出在琢磨什麼?在糾結,在徘徊,呈無名狀態,彷彿時間靜止了 ,時空中充滿無序。夜幕終止了我的問題,卻把這種場景凝固在腦際。

    又一天,我沿堤路往另一方向走去;時間,道路一樣,只是路兩旁的行道樹變成了朴樹。走著走著,那種莫名的狀況又來了。依然無解。 反覆幾日,把我折磨的幾近崩潰。這是怎麼了? 苦苦尋找答案。甚至在想是不是自己病了?

    由此大醉一場,醒來後,繼續抽絲剝繭,想到了多年前看過的一本書《教條示龍場諸生》,隨翻出閱讀,恍然大悟,慚愧?已近耳順之年,檢討自己,羞愧? 原來一個特殊的場景,一本不經意的書籍,或者一件尋常的事;在人生的某一個節點,會觸發人深埋何處的一些未知的東西,會大徹大悟。似乎理解了“龍場悟道”不是玄學,不難解釋。

    王陽明通過《龍場悟道》頓悟到一個道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原來人生的真善美假醜惡,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而真正的終極價值和規律,恰恰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只有我們真正沉入到自己的內心,發現內心的價值,傾聽內心的聲音,按照內心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人生的目標才能實現。  

    《教條示龍場諸生》是王陽明先生在龍場落難期間,對跟隨他學習的儒生的一番教誨。這篇文章一開頭就開宗明義,“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一、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先生用兩句簡單的話說明了立志的重要性。心中有志、心之所之、心之所向,即人要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明確的目標和理想,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二、勤學: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有了既定的目標,還要通過學習不斷創新。在工作中勤奮學習,不抱怨,盡己責。不要好大喜功,更不要因小小成就就沾沾自喜、洋洋自得。時刻以謙虛勤學的態度習他人之長,清自身之短。

    三、改過:  

     “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改過”。在工作中應當做是去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隱藏自己的不足,通過問題折射出自己的問題從而改之。 四、責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需‘忠告而善道之’”。責善是朋友相處之道,也是互相提升之道,扶持之道。在工作中,對別人建議和意見應注意語氣,避免傷害到他人的自尊心,儘量的採用委婉的方式代替強硬的方式。

    掩卷沉思,人生之路是可以規劃的。 現在,似乎晚也?我想不晚。健康的活著,就有規劃的必要,就有努力的價值,就有實現的希望。 這一次的“誤入歧途”是吾一大幸事,要好好規劃餘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極限挑戰抄襲韓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