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年歷史千面遊
-
2 # 史全十美
我來分析一下,題主這句話出自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三十日運物,不能窮”
那麼這句話到底可不可信呢?咱們來看作者酈道元是誰?是北魏地理學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曾遊歷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寫了《水經注》,那麼說酈道元也就是從遊記途中去探訪歷史故事,難免有很以訛傳訛的故事被收錄進去,北魏距離秦朝末年近600年的時候,他所錄用的故事應該是從漢代傳過來的,再來分析這句話,“項羽盜秦始皇陵”,而且從漢代就有記載,
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
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
東漢班固的《漢書》記載:
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
這兩部作品都認定項羽盜掘的秦陵,那麼咱們具體分析項羽有盜掘秦陵的可能嗎?司馬遷的史記,一直以二十四史之首被稱為正史,也是很多以考古發掘的第一手資料,一直為後人所信任,《高祖本紀》記載這一條,是劉邦列舉項羽的“十大罪狀”之一的內容,劉邦與項羽楚漢戰爭對峙的時候,總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來拉攏人心,給項羽列舉罪狀,這是劉邦要在政治上佔優勢,是劉邦的一種政治手段來對付項羽,就誇大其詞說是項羽掘人家墳墓,讓其失去人心,所以劉邦是站在政治立場上出的話不可信。
那麼再從項羽自身來分析一下,有沒有盜墓的需要?項羽跟秦國有仇嗎?有,還不少,家仇和國仇都有,家仇:公元前224年,秦王贏政派大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進攻楚國,楚國派大將項燕對戰,結果項燕戰死,楚國損失嚴重,元氣大傷,項燕是項羽的祖父,這是家仇,還有叔父項梁也是死在秦將章邯手裡,最後秦王贏政滅其楚國,兼併六國,統一中國,這是國仇,所以項羽痛恨秦始皇就在情理之中,項羽該怎麼做呢?報仇!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1,項羽攻入秦都咸陽,殺了秦王子嬰,把秦朝滅亡了,這是報了家仇國恨,又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隨後各就其國,項羽呆了數日,衣錦還鄉,回到彭城。
2,屠了咸陽城,把秦宮燒掉,這是為了發洩私憤,又把秦宮的稀世珍寶和美女全部擄走,這才算結束,仇恨已經報完。
那麼仇恨已經報完的項羽,還有必要去挖掘秦始皇陵去鞭屍和盜寶嗎?我認為項羽完成沒有必要這樣做,
1、因為家仇國恨自己已經報了,把秦朝滅亡了,貴族出身的項羽更懂得盜掘人家墳墓是最讓人不齒的的道理,項羽沒有必要在這剛剛當上霸主的時候去損壞自己的名聲,得不償失!
2、秦始皇陵陪葬的寶貝肯定沒有秦宮的多,為什麼呢?秦二世安葬的秦始皇,就算秦二世再傻也不會把全部寶貝用於給他爹陪葬,肯定自己要留有更好更多的寶貝,自己享用,項羽已經把秦宮所有的寶貝運走了,不會再稀罕秦陵的那點陪葬品了,更不會去盜掘秦陵。酈道元說項羽盜掘秦陵,不可信,用三十萬人搬了三十天,更屬於無稽之談,咱們自己想一下,得有多少東西要這麼人這些天都搬不完,這麼多東西怎麼運回彭城就是個難題,反過來想,當初秦二世安葬秦始皇的時候,那不得比三十萬更多的人去秦陵地宮了嗎,會有更多的人知道秦始皇陵地宮的祕密,這就不可能了,因為秦二世怕人洩漏地宮的祕密,把修建秦陵的工匠全都殺死在地宮了,所以也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去搬運寶物了。
既然項羽不可能盜掘秦陵,那就另有其人了,看看其他史料的記載:
東漢王充的《論衡•死偽》:
秦始皇,葬於驪山,二世末,天下盜賊掘其墓
宋代的《太平預覽》:
關東賊發始皇陵,中有水銀
從這些史料來看,秦始皇陵被盜也是眾說紛紜,我認為肯定被盜過,不過地宮沒被開啟過,盜的應該是陪葬坑,秦始皇的培葬坑具體有多少還不知道,但是現代考古發掘過的秦始皇陵陪葬坑有人為破壞過的痕跡,應該是被盜掘過的。
現代考古勘探技術也測量了秦始皇陵地宮,發現地宮有大量水都汞(水銀)的存在,在地宮上方封土堆內也有汞的存在,這就說明秦始皇陵地宮沒有被開啟過,如果一旦被盜,水銀肯定全部揮發出去了,不會檢測到水銀的存在了,
所以我認為酈道元的“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這句話不可信,秦始皇陵地宮才會儲存完整,那麼到底秦始皇陵地宮有沒有被盜掘過,還需要後人繼續考古研究,等待秦始皇陵被開啟的那一天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
3 # 不才小生阿逸君
阿逸認為項羽沒有盜秦始皇陵,所以秦始皇陵完好無損。
至於“30萬人30天未運完”這句話來自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渭水》中描述:“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
阿逸認為《水經注》主要是記載地理方面的書籍,主要記載方面是地理而非歷史。而且酈道元生活在北魏時代,距離秦漢時期已經很久遠了,所以阿逸認為酈道元記載這一段源於傳說或者是地方流傳的一種小故事。
那麼,歷史上還有沒有記載項羽盜秦始皇陵的呢?有,具體還有兩處。
一處是來自史記的高祖本紀,劉邦曾歷數項羽十大罪狀,其四日:“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這點阿逸也存疑,為什麼呢,因為當時項羽和劉邦,正在對峙中,劉邦歷數項羽罪狀,是為了讓自己站在道德的高處,貶低項羽,敗壞項羽的名聲,已達到人心向劉被項的地步。所以,誇大點項羽的罪狀是極有可能的。
而且同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項還在反秦時,也有相關記載。
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史記·高祖本紀》為什麼同在高祖本紀中,兩點記載不一樣呢,阿逸認為司馬遷確實是實實在在的記載,入關中記載是真的,是確實發生的事情。廣武對峙時,記載也是真的,劉邦歷數項羽罪狀時確實說過這話,只不過是為了抹黑項羽罷了。
同時,在史記的項羽本紀和秦始皇本紀中同樣記載項羽只是屠了咸陽,燒了皇宮,也是讓阿姨堅定自己想法的佐證。
阿逸同樣對此存疑,這裡記載的是劉向在勸諫漢成帝,不要厚葬,極有可能誇大事實,嚇嚇成帝,已達到目的。
而且《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從這段歷史記載可以看出,秦始皇陵修建的很大,很深,七十多萬人,修了幾十年,而且有重重機關,休建的工匠又都被秦二世弄死了,還讓人栽種了樹木。所以,基本上沒有人知道秦始皇陵入口位置。
這裡還要注意一個時間問題,秦二世即位就安葬了秦始皇,並在驪山種植了樹木,而且驪山邢徒都還在完成後續工作。之後,秦朝起碼堅持了四年,項羽才入咸陽,這個時候驪山應該大變樣了,不好找秦始皇陵了吧。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項羽既然屠了咸陽,搶了秦王宮,也應該來到了秦始皇陵,只不過確實找不到入口,於是就搶了秦始皇陵的陵園,又燒了它,這是極有可能的。
-
4 # 歷史講說家001
北魏時期的《水經·渭水注》中記載,項羽入關後,發動三十萬人大肆的盜掘陵墓,將馬車趕進地宮,將地宮中的文物全部搬運出來。一個月也沒有把地宮的文物搬完,地宮的規模有多大呢?不清楚,只知道牧羊人失火後,竟然連續燒了三個月。
史紀·高祖本紀也有記載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
像秦始皇這樣聰明的人絕對不會想不到自己死後會遭人盜墓的境遇,所以他早就在心中打好了如意算盤,他的墓之所以能逃脫項羽的魔爪,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由於秦始皇陵的面積龐大,結構極其複雜,因此項羽的軍隊始終沒有找到進入地宮的甬道,但一些陪葬坑難以倖免。他們遠遠沒有挖到接近地宮的位置,而地宮距離地表35米深,想要挖出個地洞盜墓首先就得穿過封土堆下地宮外圍厚厚的夯土牆,並且當時參與修築皇陵的技工沒有幸存的,所以以項羽的智力水平和技術水平是找不到地宮的。
2.始皇陵內機關重重,巨大的水銀湖在密閉的墓室形成劇毒環境,以現代的技術水平尚不敢輕易開掘,項羽怎麼會為了區區盜一個墓,就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呢?綜上所述,項羽只是盜了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財物,並沒有損害到秦始皇陵最核心的部位-地宮。
-
5 # 成功始於勤奮9
秦始皇陵既然埋藏著這麼多寶貝,難道不怕賊偷嗎?就算沒偷,難道不怕賊惦記嗎?
據歷代文獻的記載,秦始皇陵不但被人盜掘過,而且被人有意無意地毀壞過。
而盜掘過秦始皇陵的人有項羽,有“天下盜賊”“關東賊”,還有無名之賊;毀壞秦始皇陵的則是一個牧羊人。
這些記載可靠嗎?
我們不妨考察一番。
我們的考察先從有名有姓的項羽開始,至於“天下盜賊”、“關東賊”、無名賊、牧羊人,我們很難確指這些人是誰,因此把他們暫且放到後面再談。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漢四年(前203),劉邦、項羽滎陽對峙之際,劉邦歷數項羽十大罪狀,其中第四條即是:“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這是中國歷史上傳世文獻中第一次披露項羽盜掘秦始皇陵。
《漢書•高帝紀上》也有記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財,罪四也。”
司馬遷和班固都記載了劉邦在廣武對峙之時痛斥項羽的十大罪狀的第四條大罪即焚燒秦宮室,盜掘秦始皇陵。
但是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沒有關於項羽盜掘秦始皇陵的記載。
《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入關之後對大秦帝國只做了三件事:
一是“殺秦降王子嬰”;
二是“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三是“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沒有涉及盜掘秦始皇陵。
《史記》的《高祖本紀》也沒有記載項羽盜掘秦始皇陵一事,只有劉邦、項羽在滎陽廣武山間對陣之時,劉邦歷數項羽十大罪狀,其中有“掘始皇帝冢”一大罪名。但是,這一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劉邦有可能誇大其詞。
誰說項羽盜掘秦始皇陵都可信,唯獨劉邦之說最不靠譜,因為劉邦與項羽是你死我活的政敵。在楚漢戰爭中劉邦一直高舉著正義的旗幟,聲言項羽犯有十大罪狀。劉邦列舉項羽的十大罪狀完全是為自己奪取天下的政治目的服務的,所以,他會不惜一切地從政治上詆譭項羽。因此,劉邦說項羽盜掘秦始皇陵不靠譜。尤其是劉邦這個人,一貫謊話連篇,說謊技能世界一流,雖然他未必在盜掘秦始皇陵一事上一定也說謊,但是至少對劉邦這麼一個說謊不眨眼的傢伙說的話,我們得慎重聽之,不可盡信。而且,兩漢史書中的此類佐證極少。所以劉邦指責項羽盜掘秦始皇陵一事未必是真。
第二,項羽沒必要盜掘秦始皇陵。
項羽如果要盜掘秦始皇陵,只有兩種原因可以解釋:一是仇恨,二是尋寶。
項羽與秦始皇確實有仇。項羽的祖父項燕當年就是在秦王趙政滅楚的戰爭中因戰敗而被迫自殺的。項氏世代為楚將,楚國滅亡對於項氏家族來說也是滅頂之災。項羽因此對大秦帝國、對秦始皇懷有刻骨銘心的仇恨。項羽如何發洩這種家恨國仇呢?這就是《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四件事:一是滅其國,二是殺其王,三是焚其宮,四是掠其寶。大秦帝國表面上看是亡於劉邦,但實際上是亡於項羽,因為項羽消滅了大秦帝國最後的軍事力量,殺死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燒燬了大秦帝國的宮室,這把火竟然燒了三個多月才自然熄滅;他還將大秦帝國帝都咸陽及其附近的秦宮室中的財寶與美女悉數掠走,帶到了西楚國的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這就是項羽對大秦帝國刻骨仇恨的發洩。他做完這一切之後,仇恨可以說已經得到極大的宣洩。
《史記》中確有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記載,但那是因為伍子胥並未能滅楚國、殺楚王、焚楚都、掠楚寶,僅僅是破楚國、敗楚軍。所以,伍子胥的怨恨沒有得到充分發洩,這才導致了掘墳鞭屍事件。對於這一事件,《史記》做了非常詳細的記載。
如果項羽真的盜掘了秦始皇陵,如此重大的事件,《史記》能不記載嗎?項羽的名氣可比伍子胥大得多,秦始皇的名氣更是楚平王無法相比的。
再說尋寶。
《項羽本紀》明確記載項羽在焚燒大秦帝國都城咸陽的宮殿之後,“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這些“貨寶”是什麼?是大秦帝國宮廷中的寶物。
秦始皇陵中確實埋藏了大量的寶物,但是大秦帝國宮殿中的寶物肯定大大多於秦始皇陵墓中的寶物。
這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決定的:
一是活人肯定不會將全部寶物埋在地下讓死人享用;
二是秦二世肯定不會將大秦帝國宮殿的所有寶物全部埋在地下,都埋進去了,秦二世還享受什麼?
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從六國宮廷中獲得的寶物太多了,包括金銀財寶與絕色佳麗。這些寶物在秦王子嬰投降之時並沒有遭到損毀,最終被項羽洗劫一空,運到西楚國國都彭城。當然,劉邦也得到了一部分寶物。項羽基本上擁有了大秦帝國宮廷的全部財富了,他還有必要去盜掘秦始皇陵嗎?挖墳掘墓,一是費勁大,二是罵名大,三是收穫未必多。所以,筆者認為項羽犯不著挨千古之罵再去盜掘秦始皇陵。
所以,我們不能僅僅依據劉邦臭罵項羽的一面之詞,就為項羽定下盜掘秦始皇陵的罪行,我們尚需要其他文獻佐證。
這方面的傳世文獻有沒有呢?
有!
《漢書•劉向傳》記載了劉向講的一段話:
及秦惠文、武、昭、嚴襄五王,皆大作丘隴,多其瘞臧,鹹盡發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有餘;石槨為遊館,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薶工匠,計以萬數。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
劉向說,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五代國君都施行厚葬,封土極高,最終都被後人盜掘。
這是劉向為諫阻漢成帝大修寢陵所上奏書中的一段話。
劉向通過這段話告誡漢成帝大修陵寢、施行厚葬只能成為後世盜墓人盜掘的物件,遠不如薄葬更安全。
因為薄葬無珍寶,陵寢自然不會成為時人與後人爭相盜掘的物件。為了勸諫漢成帝,劉向還列舉了秦始皇陵被髮掘一事為例,並且明確指出是項羽盜掘了秦始皇陵。
劉向的根據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劉向說此番話的意圖,是為了阻止當今皇上厚葬,因此,這話也有誇大的可能。只有誇大其辭,講清楚厚葬的可怕後果,才能讓漢成帝幡然悔悟,終止大修陵寢。
班固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家,《漢書》是史學正宗,其記載應該非常可靠。但是,《漢書》可信不等於《漢書》中的每一條文獻都可信。
兩漢之後,項羽盜掘秦始皇陵一事仍然被人不斷複述。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記載: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
《經注》記載的可靠性非常之高,因此它才成為中國古代地理學名著。但是,這也不能保證《水經注》中的每一條文獻都準確無誤。
就以此段記載為例,如果項羽真的挖掘了秦始皇陵,而且用三十萬人搬運地宮中的寶物,三十天尚未搬完,那麼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寶物,竟然要三十萬人搬運三十天還不能搬完呢?
以常理推測,這是不可能的。
北魏學者酈道元的《水經注》的這條記載實在太離譜,完全不足信。
以上我們講了第一位被指責盜掘秦始皇陵的項羽,筆者不認為項羽是個盜墓賊。
-
6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描寫了秦始皇地宮的具體樣貌。但是關於秦末亂局當中有諸多不準確描述。例如秦始皇驪山宮殿,很多歷史撰文談到宮殿毀於大火,但是現代考古人員多次挖掘鑽探,僅出土了大量殘磚亂瓦,但並未出現灰燼,可見焚燒一說沒有根據。關於秦始皇陵也有諸多盜掘的記載和描述。但現在已出土的兩乘銅車馬,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宮西墓道的耳室裡。有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地宮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這樣,那墓道旁的隨葬品應該首先遭到破壞。但銅車馬出土前沒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為破壞,這也為地宮沒有被盜火燒做了一個旁證。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先後打了4萬多個探孔。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宮四周均有4米厚的宮牆,宮牆還用磚包砌起來,並且找到了若干個通往地宮的甬道,發現甬道中的五花土並沒有人為擾動破壞的跡象。只發現兩個直徑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盜洞,但這兩個盜洞均遠離地宮,尚未進入秦始皇陵地宮之內。此外,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的事實,更是其未遭到盜掘的有力證據。因為地宮一旦被盜,水銀就會順盜洞揮發掉。
回覆列表
這個純粹是子虛烏有。項羽乾的應該是燒了咸陽宮以及沒建好的阿房宮,對於皇陵肯定是沒動,水經注不是史書,這段不用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