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這個問題是完全站在自己對的立場上,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拖拉還要再斟酌。
對於家長認為孩子拖拉的看法,我個人的意見有幾點:
這和孩子的年齡認知有一定的關係。越是小孩子做事行動越無法和大人的速度同步,更何況孩子有其不同的個性和特點。
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有自己的思想。他不可能把家長的理解很快地完全理解並化為自己的行動。並且孩子不會向成年人一樣裝,他更習慣於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意見。
記得小女兒時,喊她吃飯,但是她並不感到餓時,她會答應,可是遲遲不見她來到飯桌邊。
如果天熱,喊她吃冰激凌時,她就會過來的快些。
這種日常生活中的薰陶和浸染對孩子的個性以及認知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在無形中。
記得小女兒時,經常在吃飯時,先生還在忙著手邊工作,所以喊他吃飯他基本上很少能及時來到飯桌邊,後來孩子稍大,也是如此,到了十幾歲,更是如此。這種情況往往是在孩子形成習慣後家長才明白過來,可惜習慣更改的難度是遠遠大於首次建立的難度。
對於題主的問題,要想真正解決,還需把目光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從自身做起:
這樣做家長就會減少自己的焦慮,也會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同時也更容易促使孩子理解自己的要求。
人往往有一種逆反性,你如命令,我就不做;你如商量,也許可以做;你如讓我認可喜歡,必定樂意去做。大人如此,小孩子更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學壞容易學好難的道理。
要求孩子如何的家長自己一定要努力去做,也就是要求孩子的標準至少和自我要求的標準是一樣的,甚至要高於對孩子的要求。
事實中,人往往習慣於嚴於律人,寬以待己,這自然很難讓孩子信任服從。
總之:
在孩子成長中,如果出現了問題,家長必定有無法撇得清的關係。家長和孩子互為鏡子,所以,在我們給孩子貼標籤的同時,也要明白這個標籤的最初製造商是家長。
育兒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題主這個問題是完全站在自己對的立場上,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拖拉還要再斟酌。
對於家長認為孩子拖拉的看法,我個人的意見有幾點:
1,家長要明白,孩子做事的節奏和大人是不同的。這和孩子的年齡認知有一定的關係。越是小孩子做事行動越無法和大人的速度同步,更何況孩子有其不同的個性和特點。
2,家長對自己發出一個指令提出一個要求,孩子在做之前是有一個自己理解接受的過程存在,這個理解接受的過程有可能存在理解和接受的難度或者排斥。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有自己的思想。他不可能把家長的理解很快地完全理解並化為自己的行動。並且孩子不會向成年人一樣裝,他更習慣於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意見。
記得小女兒時,喊她吃飯,但是她並不感到餓時,她會答應,可是遲遲不見她來到飯桌邊。
如果天熱,喊她吃冰激凌時,她就會過來的快些。
3,孩子的很多表現是從家長言行習得的。這種日常生活中的薰陶和浸染對孩子的個性以及認知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在無形中。
記得小女兒時,經常在吃飯時,先生還在忙著手邊工作,所以喊他吃飯他基本上很少能及時來到飯桌邊,後來孩子稍大,也是如此,到了十幾歲,更是如此。這種情況往往是在孩子形成習慣後家長才明白過來,可惜習慣更改的難度是遠遠大於首次建立的難度。
對於題主的問題,要想真正解決,還需把目光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從自身做起:
1,有足夠的耐心,多從孩子的角度去同理思考。這樣做家長就會減少自己的焦慮,也會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同時也更容易促使孩子理解自己的要求。
2,學會等待,學會肯定。人往往有一種逆反性,你如命令,我就不做;你如商量,也許可以做;你如讓我認可喜歡,必定樂意去做。大人如此,小孩子更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學壞容易學好難的道理。
3,家長自己檢點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如何的家長自己一定要努力去做,也就是要求孩子的標準至少和自我要求的標準是一樣的,甚至要高於對孩子的要求。
事實中,人往往習慣於嚴於律人,寬以待己,這自然很難讓孩子信任服從。
總之:
在孩子成長中,如果出現了問題,家長必定有無法撇得清的關係。家長和孩子互為鏡子,所以,在我們給孩子貼標籤的同時,也要明白這個標籤的最初製造商是家長。
育兒先育己,育己先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