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孤影風雨故人
-
2 # 社工鮑鮑
有一本書中說過,世界上有兩件難事:一件是怎樣把火箭送入太空,比它更難的一件事情就是教育孩子。所以我們時常為孩子教育而擔心是正常的,因為教育不僅僅難做,更是需要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的事業。
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對人產生持久而深刻的變化。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透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裡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初中、高中,升入大學;大學畢業後有人選擇工作,有人選擇考研、考博進修,這都是教育的發展歷程。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關於怎樣讓孩子接受更好更高階的教育,首先需要充足的金錢物質基礎,目前很多家庭會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但是一般的小康家庭的經濟基礎很難供養負擔孩子幾年的高昂留學費用。其次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尊自信體系;
培養孩子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要為了分數,哪怕是雅思、託福的成績或者申請名校能否透過這種事,傷害一個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信心。
如果一個孩子認為,我這一輩子就託付給出國了:如何寫文章、如何申請,成功就高興,失敗了就要求退費,沒有覺得這是自己的事,那這將是非常危險的。
即使將來就讀哈佛,也不會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因為他依然覺得這件事情只要花錢就可以做得到。所以真正調動一個人內心深處對於未來,對於知識的渴求,是非常重要的。
從基礎開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人都希望自己好,希望自己孩子好;享受更高階教育的基礎就是家庭教育,小學、初中、高中的基礎教育;所以最重要的是協助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教育,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學習方法。
-
3 # 全腦潛能開發專家
淺談:教育的意義就是教書育人,使人不迷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階和低端,按金字塔原則,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層塑造人格。基礎塑造是最為重要,與其求外,不如求內。
回覆列表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修身 =見自己 =明心見性=得道 得一萬事畢 一樹百穫 否則隨時都可能徹底歸零 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