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用之用方為用

    這不一定。

    一群人,總有人願意附和,有人很有主見,有人團結大家、凝聚力量,有人堅持己見、不容異己。有人性格偏柔弱,有人堅韌,有人剛強。

    同理,獨生子也好,弟兄幾個也好,都會有媽寶男,也都會有大男子主義。這與獨子無明確因果關係。

  • 2 # 囝重先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埃裡克森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了八個階段,其中包括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衝突,學齡初期(3~6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學齡期(6~12歲): 勤奮對自卑的衝突,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其中在自主對羞愧懷疑階段中,幼兒會表現出自己的主動性,形成責任感,但是現在我們多大數都是獨生子女,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個性,什麼事都由爸爸媽媽做好了,根本不給幼兒獨立發展的機會,並且在幼兒獨立做事時會進行阻止和批評,這樣不利於幼兒獨立心理的發展,這最後會變成媽寶男這種個性,我們要想使孩子獨立自主,就在兒童6到12歲的時候讓孩子獨立自主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發展自身的責任心和獨立自主能力。

    第二點這也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父母的教養方式主要有權威型,獨裁型,放任型和忽視型,這隻要是根據接納和控制來制定的,其中權威型父母會制定各種規則,並且會聽取孩子的意見,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獨裁型父母只會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嚴苛的規則而忽視孩子的需求,放任型和忽視型則很少關注孩子,也不會制定什麼規則,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權威型父母教匯出來的孩子更加獨立,也更加具有責任心,所以我們父母應該在教導孩子的同時尊重孩子,給孩子有獨立自主權,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變成媽寶男。

    最後一點就是孩子自身的個人特性,孩子本身就具有氣質,其中容易-困難分為,容易型,困難型和慢熱型,其中困難型的孩子更加難以把控,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採取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導,才能防止這一點。

  • 3 # 風中的葉21

    這種孩子成了中國的寄生蟲,就是父母太慣了,不管是男是女,都應該讓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作父母的誰不心痛孩子呢,愛在心裡,有的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所以孩子一向父母索取,等他長大了結婚了都不去獨立,所以現在離婚率那麼高就是媽寶男,媽寶女太多了,故此我奉勸天下父母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獨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最新一期《極限挑戰》中劉憲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