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讀頑童
-
2 # 微言薄語
打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職業——更夫。大家不要小看了這個打更的,按照現在來說更夫屬於國家公務員序列,除了日常報時外,還兼具防火、防盜的警示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夜間“巡防隊員”。
在古時,夜裡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個小時,每到一更,更夫就要打梆子或敲鑼報時。具體的時間劃分如下:
一更,19點至21點;
二更,21點至23點,
三更,為23點至凌晨1點,
四更,凌晨1點至凌晨3點,
五更,凌晨3點至凌晨5點。
除此之外,打更還有許多講究,從敲打的方式與吆喝的口號也各不相同,例如:
打一更(晚上19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一般吆喝: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打二更(晚上21時),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一般吆喝: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打三更(晚上23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一般吆喝:平安無事。
打四更(凌晨1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一般吆喝:天寒地凍。
打五更(凌晨3時),一慢四快,聲音臺“咚——咚,咚,咚,咚”,一般吆喝: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時至今日,更夫這一行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我們只能在影視劇或旅遊景區才能一睹這一古老職業的風采。
古時衙門口專門設立更班,當然有些地主商閥也有設立。從有限的史料小說看,其安置的以有貢獻的孤寡老人居多,如儈子手、牢頭、地保等上歲數了轉行為更夫,此類人膽大命硬夜裡鬼神不懼。其承擔職責白天負責"門海"的備水,即消防水缸。晚上開始打更巡邏,防火防盜。
古時沒有照明裝置天黑的早,或者說不是誰能點的起蠟燭與油燈的,尋常百姓更是承擔不起及時的費用,於是晚7-9為定更開始打更,9-11為二更以此類推,只打到5更,其每更根據所在縣鎮經濟條件不同又分為4-8時,掌握時間一般來自縣衙、鼓樓或鐘樓,在過去也是唯一的記時權威地點。染香居多,到時打更人出動,即擊鑼報更擊柝(擊梆子)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