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x潮流桌布
-
2 # 上頭派掌門
趙員外提出出家的建議後,魯達尋思:“如今便要去時,那裡投奔人,不如就了這條路罷。”
在魯達的眼裡,出家是一條“路”——生路,其實也是人生的進階之路。
當了和尚,世上便再無魯達。對魯智深來說,五臺山不是修行之所,而是單純的容身之地。此時的他,外表和尚之身,內在仍是軍官、豪傑。
除了智真長老,全寺上下都認為魯智深不是好人,不是當和尚的料。這些和尚心中滿是執念、怨念,他們自己成不了真佛,還試圖堵死別人的路,魯智深被他們厭惡、阻止反而是一件幸事,也是一種徵兆——或許智真長老正是看到了這種徵兆,才下定決心迴護魯智深。
當了二龍山的大當家後,魯智深完全可以還俗,可他並沒有這麼做。我猜測的原因是:
一、他不想欺師滅祖。
二、他相信了恩師的話,認為自己與佛有緣。
三、“花和尚”已經是響噹噹的江湖人物,沒必要自反。
四、吃肉、喝酒、殺生,他沒當和尚時是這樣,之前當和尚時也是這樣,如今依然可以如此,不必更改。
能找到精神歸宿的人是幸福的,魯智深也一直在尋找這種幸福。其實,佛教的勸善跟魯達的慈怒是契合的,因此他才由假和尚變成了真和尚,最後又由真和尚變成了佛。
-
3 # 宇文東耳
魯智深做為水滸裡的知名人物,他曾經是渭州小種略相公府的提轄官,因為自己的一時魯莽,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自己從此也由一個國家公務員,成了一個殺人犯。魯智深在打死鎮關之後,他就當了一名和尚,直到最後魯智深還坐化成了金佛真身,那麼問題來了,魯智深為何當了和尚,而沒有選擇其他出路,下面就讓我為大家慢慢道來。
大家都知道魯智深之所以會失手打死了鄭屠,關鍵的原因是因為一個女人金翠蓮,金翠蓮作為一個無家可歸之人,魯智深對她的遭遇很同情,所以又是給她銀子,又替她出頭,此處除了同情之意,還有些許喜歡的意思,也許只有他們二人明白吧,二人的第一次相遇魯智深就為了金翠蓮打死了鄭屠。第二次見面之時,金翠蓮卻已經成了別人的小老婆,成了趙員外的小妾。此時的魯智深為了躲避官府的捉拿,金翠蓮為了報答魯智深的救命之恩,便委託自己的丈夫趙員外對魯智深做了安排,魯智深便在五臺山文殊院做了一名和尚,魯智深為何當了和尚,而沒有選擇其他出路。
其一,出家人雖然不是大富大貴的職業,但是卻受到官府的保護,是躲避官府捉拿最好的去處,此時的魯達由於三拳打死了鄭屠,已經成了官府的通緝犯,雖然寺廟的生活比較清苦,但是作為避難所卻是最好的去處。
其二,趙員外心裡清楚,魯智深和自己的小妾金翠蓮之間肯定有感情瓜葛,為了讓自己的這個新小妾徹底斷了想法,只能將魯智深做了一名和尚,大家都知和尚是不能近女色的。
-
4 # 機智的大頭娃娃
原因其實很簡單的歸結為“不看僧面看佛面”。
為什麼能出家?是因為提出這個要求的人是趙員外這個有錢人。
魯達因為金翠蓮一事,打死了鎮關西,後流亡江湖之時,又巧遇了改嫁金翠蓮。這時的金翠蓮已經從鎮關西的小妾變成了趙員外的小妾。雙方見面後,魯達就和金翠蓮父女在金翠蓮的房間裡喝酒敘舊。你說一個殺人犯和自己的小妾在一起交往過密,換誰誰都會心緒不寧吧?關鍵這個殺人犯,殺的還是自己小妾的前夫,這就更讓人坐立難安了。
這個趙員外也很有意思。明知魯達就是殺人犯,卻沒有把他送官,而是送去當了和尚。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一來魯達對金家父女確實有恩,直接送官可能會導致他和金家父女心生嫌隙,怕外界給他一個忘恩負義的評價。二來,也是真怕魯達對金翠蓮有什麼非分之想,想著乾脆就送去出家,好斷了他的念想。
趙員外把魯達送上五臺山的時候,是和長老這麼介紹的:“今有這個表弟姓魯,是關西軍漢出身,因見塵世艱辛,情願棄俗出家。萬望長老收錄,慈悲慈悲,看趙某薄面,披剃為僧。一應所用,弟子自當準備,煩望長老玉成,幸甚!”從這幾句話裡就能看出來,魯達的身份已經被交代的明明白白,也變相的說明了,收下這個人後的一切費用,由他負責。做為寺廟的長老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但是您趙員外都不把他送官,難道我這寺廟裡的人還能把他送官不成?得,就先按趙員外的意思,把這人收下。誰叫人是趙員外送來的呢?趙員外可是寺廟的大施主啊,寺廟還需要這樣的人來供養呢,這個面子不給不行啊。
送去相國寺,這五臺山的長老又把魯智深的身世曝光了一次,乃言:“汝等眾僧在此,你看我師兄智真禪師好沒分曉。這個來的僧人,原來是經略府軍官,為因打死了人,落髮為僧。二次在彼鬧了僧堂,因此難著他。你那裡安他不的,卻推來與我。待要不收留他,師兄如此千萬囑付,不可推故;待要著他在這裡,倘或亂了清規,如何使得?”魯智深也不傻,他在相國寺明顯就要安分許多,還順手幫忙解決了幾個市井無賴,一個安分守己,心懷正義的和尚,誰沒事去舉報他呢?更何況裡面還存在相國寺和五臺山兩位長老的師兄弟情誼。
所以大家個個都知道魯智深是殺人犯,但又奈他何?
回覆列表
魯智深原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在趙員外的建議下在文殊院出家做了和尚。
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應天孤星,擔任步軍頭領。他在徵四寇的戰役中累立戰功,生擒方臘後在杭州圓寂,追贈義烈昭暨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