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翩翩風流美少年

    1.要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和創新

    2.寫完之後首先自己要滿意

    3.入鄉隨俗,跟當地學霸和老師求教

    4.不要丟掉華人的身份,不要丟掉自己幾千年的文化背景,中華文化本身在他鄉就是獨特視角和風格。很多中國學子在國外還不如外華人對中花文化了解的多

  • 2 # 古始之道

    鄙人文化低,老三屆初一生,雖然一生喜歡看書思考,卻沒專學過寫作,本沒什麼資格回答。但考慮退休後一本道德經註解寫了五年,雖然還沒最後寫完,畢竟也有些體會。說出來拋磚引玉。

    風格是思想的反映,每個喜歡思考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必刻意追求,要在過程中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就行了。

    例如,註解道德經如果只求字面意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單看讀者更喜歡誰。注家雖多,莫不如此。

    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老子是史官,老子一書也寫盡了歷史。所以孟子說,讀其書,頌其詩,不知其人,可呼?清史學家張學誠更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文詞也;知其世,不知古人身處,亦不可遽論其文也”。因為現實才是思想的基礎,歷史才是文化的發源地。要想知道作者的思想,就必須深入瞭解作者的處境和寫作的初衷。又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鄙人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研究老子的同時,也研究上古至夏商周社會的歷史,終於找到了老子成書於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事件的歷史背景,從而勢如破竹,深刻理解了五千言的宗旨和文章結構,知道有很多章經文的意思甚至是整個經文的思想深刻性都被人所誤解。除了根據歷史事實逐章和經文思想比對,鄙人五年來幾乎每天都經常在靜定之中獨自深入思考,常常有新的斬獲,以此來逐步深入經文的宗旨和含義。雖然談不上風格,但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見解。

    記得魯迅說過,一篇文章,至少要改上一二百遍才行,而鄙人覺得要有思想深度,恐怕還遠不止如此。另外,寫作是為了宣傳思想,即使思想再好,要讓別人接受,還要考慮時代特點,如現代人很少願意看過長的文章,如何用小文章來反映大思想,至今我還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 3 # 小荷苞錢多多

    一切從心就好,心底的文字發出的聲音是最真實的,即使很樸素,沒有華麗的辭藻,也讓人讀來如沐春風,是有靈魂的。

  • 4 # 無墨水的視野文學

    詩不是放縱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現個性,而是逃避個性。自然,只有有個性和感情的人才會知道要逃避這種東西是什麼意義。

    ——艾略特

    理性的認識所生活的社會,便是保持一切風格的基礎…

    認識先於行動,行動指導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載20G左右的不死鳥導彈可以攔截蘇聯反艦導彈,是因為其末端機動能力太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