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文彬531

    話題是病句。“都聽”咋還有一個?別說還有一個,就是再有十個八個對於現在的形勢也太正常了。因為教育亂象做的孽!

  • 2 # 博睿迪

    首先,這個問題描述的太過於籠統,不太容易搞清楚。這裡面可能是兩個意思:

    第一是你認為除了某人注意力分散了,其他的都很專注的在聽。這個情境是很難判斷的,因為專注的聽是一種內在的表現,不一定和行為相匹配,聽是用耳朵的。

    第二是其他同學因為專注的聽,所以掌握了老師教學的內容,而這個同學沒有聽所以沒有掌握。這個透過作業就可以檢查到。

    您問的大概是第二種,家長指責我們要怎麼去應對。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家長既然指責了,說明家長是帶著情緒的,我們先消除家長的情緒。1.請家長坐下,從長期的工作經驗中得知,一個人坐著說話比站著說話更容易平靜。2.認可家長的心情,認可的是心情感受,不是家長的語言行為。當一個人的負面情緒受到認可時,這個負面情緒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3.表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這實際上是對家長目標的認可,當家長的目標得到認可,基本上家長這時就已經沒有什麼情緒了。

    其次,我們對家長的孩子進行區分,對好的方面,給予家長肯定,孩子的這些好行為是和家長的靜心引導是分不開的。對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出,並要求家長給予足夠的關注。

    最後和家長探討具體幫助孩子的方法。

    這個家長就會歡天喜地的回去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事情了。

    希望這些可以幫到您!

  • 3 # 桔洛家庭教育

    有句話說起來很難聽,但話糙理不糙:上樑不正,下樑歪。現在的老師其實完全不比過去那樣受人尊敬,當然其中不乏老師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

    以前孩子不聽話,不認真學習,被老師恨鐵不成鋼的打罵,之後還真沒什麼家長跑到學校大吵大鬧。現在完全就是翻身家長把歌唱,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自己都捨不得打罵,更何況其他人乎?

    家長的過分溺愛,自然培養不出獨立人格的孩子來,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自我。一個情緒和心智不獨立的孩子,自然不敢奢望他會尊師重友,熱愛學習。

    問題是家長們可不這麼認為,他們的期望一直都沒變過“盼子成龍,望女成鳳”,既然孩子花錢進了學校,老師就得給我把他培養成才。於是就出現了題主所說的一幕:孩子不聽講,家長就怪到了老師頭上。

    不得不說這樣的家長的確糊塗,因為自身的溺愛導致孩子不愛學習,反過來怪罪到老師頭上。說實話遇到這樣的家長,孩子能成才都奇了怪了,家長熊熊一窩。

    其實也沒必要和這樣的家長爭論什麼,建議他多反思下自己的問題,多補補家庭教育的知識,效果恐怕會更好。

  • 4 # 鴻066

    聽,家長訴求點,掌握家長合理及不合理訴求,合理訴求可以滿足,不合理訴求留著,萬一家長不講理時可做反擊用

    說,提有用建議,看你問的問題也知道你是個負責人的老師,希望所有學生都學好,針對這個學生提出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家長明理會理解你的苦心,家長不明理,至少你能拿出你努力過的證據

    放,學會放下,個別家長的問題不要往心裡去,全班有一個孩子教不會,至少你教會了其他幾十個孩子。你只是教師,不是聖母……

  • 5 # 荷塘月色72651

    承認錯誤,先讓家長內心接納我們,對學生要全接納,慢引導,用我們寬闊心胸去容納家長的萬般的委屈和不是,用知識人格去征服家長,不和家長論是非。當我們征服了家長,不是說服,他自家孩孑的情況比老師更清楚。家長心中的火會滅的,善良可敬的老師們。

  • 6 # 三又314

    看題主的話題,感覺題主跟家長的想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帶有一定的情緒,這很正常,乃人之常情。但是,作為教師,卻不可以不冷靜:教師不僅教學生,也要適度的給家長一些建議和教育。現在的家長“難纏”是普遍現象,那麼,我們的工作就應該更細,俗話說醜話說在前頭,作為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儘量當面解決,不要拖,否則,後患無窮!

  • 7 # 冷靜旁觀ZHE

    第一問,看你發現這個學生不聽之後你做了什麼,有沒有溝通分析,幫助尋找原因解決問題,老師盡力,學生不改,老師責任就小。反之責任就大些。

    第二問,家長指責,是從他孩子未和其他孩子一樣學到知識這個結果出發,有其合理訴求的成分。先承認錯誤,解決家長情緒問題。再解釋,你做了哪些努力,孩子可能存在什麼問題,讓家長明白你並非對他的孩子有任何偏見。最後拿出後續補救措施,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做不到親其師,至少也應該讓他不反感,使其端正態度;該補課的補課,該補做的補做。(有點囉嗦了)

  • 8 # 碌玉

    學校的教育首先是育人,其次是教學,當家長過來時,不是針對課堂,首先是教師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其次是取得家長的信任,從而進行下一步幹作作準備,和家長一起分析原因,到底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幫助家長和孩子一起找到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信格式模板正確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