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使吻過的孩子
-
2 # 小胖的讀書筆記
最早牛郎織女的傳說見於詩經,但真正內容確定是漢末《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七夕節成為習俗,則是魏晉南北朝的時代了。
從牛郎織女的故事和節日乞巧看來,應該是紡織業第一次集中生產。
估計是當時紡織技術不發達,牛郎織女故事誕生時,紡織業主認為集中生產的效率更高,因為織工妹子可以不從事日常家務。
但人類對確定性的追求是本能,作為弱勢的一方,紡織女工團體規模隨大,但仍然不斷遭受紡織業主的盤剝。
於是大量織工逃跑,或者像《天仙配》那樣,集資贖回自由。
而天河配,應該是紡織業主面對不斷流失的紡織女工,最後達成一種妥協。
應該是紡織工具發展,婦女在家的織布效率並不低,紡織業主逐步接受了這個結果。
而對於婦女來說,由於有丈夫耕地收入的補充,和業主議價是有了底氣。
終於,男耕女織的獨立家庭,成為從上到下都認可的主流社會組成模式。
妻子也承認,更高的織布效率,為家庭帶來更多收入,能讓夫妻感情更好。
所以七夕有乞巧的環節,就是希望自己能為家庭帶去更多的貢獻。
七夕,是紀念透過不斷的抗爭和妥協,兩口子建立的獨立家庭終於成為主流。
而這種主流,也要靠夫妻努力來促進,才能讓家庭生活的質量更高。
七夕起於漢朝,是流行與各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這個節日又稱作為:七巧節,乞巧節。它在2006年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列,又被稱之為"中國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