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義結金蘭沒有什麼必然聯絡。陳友諒曾經一度握有睥睨群雄的優勢地位,其最終功敗垂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對原有天完政權的內部諸多派系力量,缺乏有效、深入的整合。以徐壽輝為領袖的天完政權,擁有龐大而複雜的政治、軍事力量,尤其在前期政權構建的主要靈魂人物——彭瑩玉陣亡後,徐壽輝本人由於能力的原因,沒有掌握住政權發展的形勢,天完眾將基本處於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狀態,這直接導致了在元軍反撲下、一度出現幾近潰滅的危機。
天完政權能夠二次復興,主要依靠了倪文俊的領導,然而由於此人過早地曝露出政治野心,想推倒徐壽輝這塊看似無用的招牌,最終落得身敗名裂而亡。陳友諒本身依靠倪文俊的力量得以壯大,也憑藉著剷除倪文俊一黨的機遇,而掌握了天完政權的實權。然而,他卻很快地開始重蹈倪文俊的覆轍,沒有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良好狀態下,去完成龐大而雜亂的天完內部各政治派系的整合,反倒是急切地以赤裸裸的陰謀和武力,殘害了徐壽輝及他以為可能會不服的名將趙普勝,悍然稱王,這直接導致了明玉珍的獨立,歐普祥、熊天瑞、鄧克明等部的陽奉陰違,陳友諒擁有的貌似龐大的武裝力量,實則內部矛盾叢叢。
二,陳友諒對外政策的操切和愚蠢,這首先表現在沒有分清主次、集中力量。在陳友諒已確定要進襲應天,與朱元璋展開大戰的情況下,還居然派遣康泰、鄧克明、熊天瑞等部,攻打福建,與陳友定、普顏不花等閩中軍閥連年大戰,損兵折將,幾乎一無所獲。其次,陳友諒剛愎自用,對於朱元璋部將康茂才的詐降之計,毫無察覺,以全軍涉險,遭致大敗。而當趁朱元璋主力北援安豐之際,傾巢東進本已佔了先機,卻又困頓於洪都堅城之下,白白消耗了銳氣,更喪失了襲據江左的極好戰機,至此,可以說敗局已定,單憑張定邊等幾名勇將的匹夫之力,又能有多大作為呢?
這與義結金蘭沒有什麼必然聯絡。陳友諒曾經一度握有睥睨群雄的優勢地位,其最終功敗垂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對原有天完政權的內部諸多派系力量,缺乏有效、深入的整合。以徐壽輝為領袖的天完政權,擁有龐大而複雜的政治、軍事力量,尤其在前期政權構建的主要靈魂人物——彭瑩玉陣亡後,徐壽輝本人由於能力的原因,沒有掌握住政權發展的形勢,天完眾將基本處於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狀態,這直接導致了在元軍反撲下、一度出現幾近潰滅的危機。
天完政權能夠二次復興,主要依靠了倪文俊的領導,然而由於此人過早地曝露出政治野心,想推倒徐壽輝這塊看似無用的招牌,最終落得身敗名裂而亡。陳友諒本身依靠倪文俊的力量得以壯大,也憑藉著剷除倪文俊一黨的機遇,而掌握了天完政權的實權。然而,他卻很快地開始重蹈倪文俊的覆轍,沒有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良好狀態下,去完成龐大而雜亂的天完內部各政治派系的整合,反倒是急切地以赤裸裸的陰謀和武力,殘害了徐壽輝及他以為可能會不服的名將趙普勝,悍然稱王,這直接導致了明玉珍的獨立,歐普祥、熊天瑞、鄧克明等部的陽奉陰違,陳友諒擁有的貌似龐大的武裝力量,實則內部矛盾叢叢。
二,陳友諒對外政策的操切和愚蠢,這首先表現在沒有分清主次、集中力量。在陳友諒已確定要進襲應天,與朱元璋展開大戰的情況下,還居然派遣康泰、鄧克明、熊天瑞等部,攻打福建,與陳友定、普顏不花等閩中軍閥連年大戰,損兵折將,幾乎一無所獲。其次,陳友諒剛愎自用,對於朱元璋部將康茂才的詐降之計,毫無察覺,以全軍涉險,遭致大敗。而當趁朱元璋主力北援安豐之際,傾巢東進本已佔了先機,卻又困頓於洪都堅城之下,白白消耗了銳氣,更喪失了襲據江左的極好戰機,至此,可以說敗局已定,單憑張定邊等幾名勇將的匹夫之力,又能有多大作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