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瘦先生

    其實這個問題,古人很早就已經有答案了。

    古時候古人認為遊歷很重要。

    一邊增長閱歷同時印證自己所學。

    所以,最好的方法肯定是一邊賺錢,一邊見識世界。

    不要一味的追求什麼說走就走,詩與遠方。

    因為沒有物質基礎,或者沒有基礎的經濟條件。

    可能就不是夢想詩與遠方,而且是夢想死於遠方。

    同理: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不是告訴你不要讀書,只知道走路。

    而是一邊行萬里路一邊讀書。

    我是九三君

    旅行中見天地 見眾生

    見那個她。

  • 2 # 使用者3739989901040

    我覺得可以在自己的經濟承受的範圍內多出去開闊眼界,在旅行過程中,你回遇見各色各樣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能夠給你很多的啟發,比如我之前去色達佛學院,遇到過一些信徒,他們每天就是去虔誠地誦經禮佛,甚至完全不會漢語,也完全不會被當前的商業旅遊所影響。這次旅行讓我意識到一個人的信仰是多麼重要的東西,我們往往在自己的世界壓得神經緊繃,找到自己真正崇拜或憧憬的目標,才能讓年輕的自己不在生活中迷失,以致於老了才領悟其中的道理。

  • 3 # 古風旅行

    我感覺,存錢和旅遊不衝突,一年365天你不可能天天都在旅遊吧,除非你是幹旅遊的,不旅遊的時候可以靜下心來想想怎麼存錢,如果你很喜歡旅遊的話,你可以幹導遊或者跟旅遊相關的工作,一邊旅遊一邊村錢,多美

  • 4 # 愛車自駕遊

    我覺得出去開闊眼界很重要,然後給自己制定發展方向。但是出去開闊眼界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援,需要個人全會權衡考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時候人都有第六感嗎?就是預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