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鞅是春秋末期的趙氏一族的領袖,大概跟孔子是同一時期的人,趙氏孤兒趙武之孫,父親趙景叔也曾是晉國的上將軍。趙鞅是晉國曆史上趙氏一族繼趙盾、趙武之後第三個在晉國執政長達十七年之久,《史記·趙世家》裡評價他說:“名為晉卿,實專晉權。”
(一)初入官場顯鋒芒
公元前519年,周王子朝為亂,佔領王城,自稱周王。周敬王匄流寓於外,退往王城東面的狄泉,人稱“東王”,雙方混戰了三年之久。
公元前516年,趙鞅請命於晉頃公,大合諸侯,前往支援周敬王。隨後趙鞅和荀躒率晉軍入周,佔領王城,迎周敬王入城,平定了持續三年的王子朝之亂。
(二)私鑄刑鼎開先河
公元前513年(晉頃公十三年)冬天,趙鞅和荀寅率領晉國軍隊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濱修建城防工事,同時,向晉國民眾徵收“一鼓鐵”鑄造鐵鼎,並在鼎上鑄上範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於眾,“冬,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範宣子所為刑書焉。”這件事也引起了國內外輿論一片譁然,其中孔子和蔡史墨的責難最尖銳激烈。
趙鞅鑄造刑鼎的做法,將法律公之於眾,讓法制的種子植入普通百姓生活之中。
(三)壯懷激烈鐵之戰
公元前493年,範氏、中行氏聯合鄭國和齊國進攻趙氏,趙簡子進行戰前動員,誓詞這樣宣佈:“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
公元前493年,在今天的河北濮陽西北,趙簡子率軍迎擊範氏、中行氏還有鄭國、齊國的聯軍。這就是歷史上的“鐵之戰”。在“鐵之戰”上,趙簡子的肩部被砍傷,他倒在車裡。軍旗已被鄭軍搶走,但他爬起來撲在弓箭袋子上,一邊吐血,一邊擊鼓進軍。最終,以少勝多取得勝利。
鐵之戰中,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思想,並已經有了商鞅‘功爵制’的雛形,加快了社會有春秋到戰國的過渡。
總之,趙鞅是一個能力出眾、思想開明、眼光長遠的改革家,趙氏一族在他手裡得到了長遠的發展,為以後三家分晉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趙鞅是春秋末期的趙氏一族的領袖,大概跟孔子是同一時期的人,趙氏孤兒趙武之孫,父親趙景叔也曾是晉國的上將軍。趙鞅是晉國曆史上趙氏一族繼趙盾、趙武之後第三個在晉國執政長達十七年之久,《史記·趙世家》裡評價他說:“名為晉卿,實專晉權。”
(一)初入官場顯鋒芒
公元前519年,周王子朝為亂,佔領王城,自稱周王。周敬王匄流寓於外,退往王城東面的狄泉,人稱“東王”,雙方混戰了三年之久。
公元前516年,趙鞅請命於晉頃公,大合諸侯,前往支援周敬王。隨後趙鞅和荀躒率晉軍入周,佔領王城,迎周敬王入城,平定了持續三年的王子朝之亂。
(二)私鑄刑鼎開先河
公元前513年(晉頃公十三年)冬天,趙鞅和荀寅率領晉國軍隊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濱修建城防工事,同時,向晉國民眾徵收“一鼓鐵”鑄造鐵鼎,並在鼎上鑄上範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於眾,“冬,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範宣子所為刑書焉。”這件事也引起了國內外輿論一片譁然,其中孔子和蔡史墨的責難最尖銳激烈。
趙鞅鑄造刑鼎的做法,將法律公之於眾,讓法制的種子植入普通百姓生活之中。
(三)壯懷激烈鐵之戰
公元前493年,範氏、中行氏聯合鄭國和齊國進攻趙氏,趙簡子進行戰前動員,誓詞這樣宣佈:“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
公元前493年,在今天的河北濮陽西北,趙簡子率軍迎擊範氏、中行氏還有鄭國、齊國的聯軍。這就是歷史上的“鐵之戰”。在“鐵之戰”上,趙簡子的肩部被砍傷,他倒在車裡。軍旗已被鄭軍搶走,但他爬起來撲在弓箭袋子上,一邊吐血,一邊擊鼓進軍。最終,以少勝多取得勝利。
鐵之戰中,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思想,並已經有了商鞅‘功爵制’的雛形,加快了社會有春秋到戰國的過渡。
總之,趙鞅是一個能力出眾、思想開明、眼光長遠的改革家,趙氏一族在他手裡得到了長遠的發展,為以後三家分晉打下了結實的基礎。